七月流火,少年意气赴山河。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7月3日,由丁山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联合学生书院联合会组成的“乡遇丁山·文旅行”乡村促进振兴团的青年学子们,怀揣“博学笃志”的书院精神,奔赴重庆市綦江区丁山镇,在7天“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的征程中以青春智慧激活乡土动能。当杨梅林的果香撞上00后创客的脑洞,一场关于自然山水与人文创新的乡村振兴实验,已经在丁山湖畔悄然拉开帷幕。

一、出征·丁山誓言映湖光
“gogogo!让书院精神扎根田野!”早上9点,志愿者们在校门口高举队旗。车程一个小时的颠簸未减分毫热情,当大巴车驶入丁山镇地界,峦叠嶂间的丁山湖已经呼之欲出了,志愿者们也已经拿起相机进入工作状态。11:38分,丁山镇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邱老师为志愿者们进行丁山湖的现场讲解:“这个不起眼的小镇,藏着僰人文化的千年密码,更有‘渝黔边情第一湖’之称的丁山湖,却因水源保护限制陷入旅游开发停滞的僵局。”


二、调研·脚步丈量发展痛点
沿着湖边丁山步道,团队跟着丁山镇党委工作人员的脚步踏勘生态红线:清澈的湖面倒映着禁建的警示牌,岸边杨梅树的枝叶间隐约可见未被采摘的果实。书记望着丁山湖,说道:“自2013 年成为饮用水源地后,环湖开发虽受限,丁山湖的开发被按下了暂停,但这生态‘红线’更是咱的‘生命线’,我们要护好这片山水,定能迎来发展新契机。”这话语间透着坚定,也带着对未来的期待。来自数字经济商学院的田芯突然指着手机地图说道:“这里距綦江城区仅1.5小时车程,生态优势完全可以转化为养老度假的‘微旅游’基地。”一场关于“保护性开发”的头脑风暴在丁山湖畔开启。


三、破局·IP“湖宝”赋新生
“破局的第一步,就是让它‘会说话’!”在会上,戏剧影视学院的同学王舒宜同学亮出初稿:一只以丁山湖波纹为灵感的卡通形象“湖宝”跃然屏上,它戴着杨梅红的围巾,手持僰人铜鼓,表情包、文创钥匙扣、短视频脚本等开发方案同步成型。“我们要做‘云端旅游’——用‘湖宝’IP串联杨梅采摘直播、僰人文化科普,把丁山的美装进手机里!”团队还与丁山镇镇政府达成初步共识:将丁山书院的设计与丁山的农特产品包装深度绑定,未来半年内推出“湖宝”主题农产品礼盒、沉浸式文化体验路线,让“水源保护红线”变成“创意经济起跑线”。

夕阳西下,丁山青年们把握丁山文旅发展的脉搏,以创意打破发展停滞的桎梏,这场以青春为名的乡村振兴实验,已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上,找到了一颗创新的种子。接下来的实践中,团队将继续深耕调研,让 “冒险丈量成长” 的丁山书院的探索精神在田野间生根发芽,让丁山湖的千年文化与自然之美在数字信息时代焕发新生。

撰稿:袁康
摄图:韦忆 黄仁伟
编辑:田芯
初审:陈蓓贝 刘蕾
复审:冉酥语 王旭东
终核:赵锦阳
丁山书院&学生书院联合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