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綦江校区】215期|玉棠书院:盛夏的果实,重庆移通学院劳动少年们的勤劳勋章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重庆移通学院玉棠书院立足“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育人模式,以“劳动砺志、实践育人”为核心,打造“种地吧!少年”特色育人项目,通过校地企协同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在躬耕实践中锤炼品格,在丰收里读懂成长。从荒芜到丰饶,这片土地不仅结出累累硕果,更成为新时代青年“砥砺奋进”的生动注脚。

躬耕陇亩·淬炼成长

2022年10月,73棵茶树在玉棠书院的棠前茶园土地上扎下根须,标志着劳动教育的种子在重庆移通学院正式萌芽。面对板结的土壤与丛生的杂草,学子们挥动锄头,在烈日下深翻硬土,用汗水浇灌出第一课“扎根”的领悟。随着更多师生加入,整地、增肥、引渠等系统性工程让荒地焕发新生。在具有几十年耕种经验的綦江区本地农户指导下,师生共同栽下茄子、辣椒、西瓜等作物,从育苗覆膜到搭架引蔓,每一寸生长都凝结着劳动的智慧。而今,基地迎来累累硕果:紫莹的茄子、宝石般的番茄、圆滚的西瓜,沉甸甸地缀满枝头。少年们弯腰采摘,篮筐渐满,泥土的芬芳与丰收的欢欣在夏日骄阳下交织成诗。



五育融合·协同育人

玉棠书院以“劳动育人、实践赋能”为核心理念,打造“向往的田野”“劳友记”“青禾满田劳动月”等劳动教育相关活动。通过农耕文化传承、劳动价值观培育、技能体验与生产劳动、意志品质锤炼等多元形式,构建“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以沉浸式体验深化劳动教育内涵,推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的协作中成长,探索出“知行合一、以劳育人”的特色实践路径,有效助力新时代青年“手上有茧、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全面发展。自2022年起,玉棠书院已累计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85期,为百余名异科导师提供实践平台,覆盖学生3万余人次,活动满意度达98.5%,形成“月月有活动、期期有特色、人人有收获”的良好育人态势。


“青禾满田劳动月”师生集体收割油菜籽

师生前往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进行研学(主讲人为馆长刘刚老师)

“向往的田野”师生共同参与抓跑鸡活动

“重庆移通学院油菜花节”师生共膳“野火锅”


经过三年的深耕实践,在綦江区政府政策引领、通惠街道办事处资源对接、三桥社区平台搭建以及柏雀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支持下,玉棠书院劳动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校地企协同共建的模式结出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已累计打造4个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和3个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基地总面积累计362亩。从最初73棵茶树到如今7个基地,这片育人沃土不仅见证了千余名学子劳动技能与品格的茁壮成长,更彰显了多方协同育人的创新成效。


A5BAB


当青年与土地相遇,收获的不仅是果实,更是生命的成长。从73棵茶树到百亩良田,从挥汗如雨到智慧农耕,移通学院始终以劳动为媒,培育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未来,书院将持续拓展“劳动+”育人内涵,让每一滴汗水凝结成青春的勋章,每一次俯身书写出更蓬勃的人生篇章——因为这片土地的故事,永远关乎扎根与生长。





撰稿:吴华英

摄图:玉棠书院

编辑:吴华英

终核:王江文

玉棠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