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浪潮下,“轻量化社交”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社交新风尚,它摒弃繁冗、回归本真,让“搭子”们在简约的关系联结中,既收获同频的情感共鸣,又留存独处的自我空间。9月24日,綦河书院聚焦“轻量化社交”热潮,开展了送给自己的一首拼贴诗(第5期)——“万物皆可‘搭’,轻社交下的浪漫之诗”。活动采用素材拼贴的形式,以文字、图片等元素创作解码轻社交情感,定格同学们“搭子”情谊与自我成长故事。

当满是生活气息与情绪温度的词条在桌面铺陈,同学们的创作热情被瞬间点燃。随着一场围绕词条素材的“文字拼接”活动正式开启,大家纷纷用拼贴诗书写态度与浪漫。来自大健康管理学院綦河书院的杨嘉同学,以“别听世俗的耳语,去看自己喜欢的风景”、“像我的,不像我的都不能代替”传递出坚守自我本真的态度。同样来自大健康管理学院胡雯同学的作品更添细腻暖意,用“阳光暖融融,我们平平安安”、“爱意流淌在每个瞬间,在字里行间”等句子,将浪漫与长久的陪伴悄悄藏进日常的细碎片段里。


从笔尖下的专注到话语里的真挚,展示分享环节让思想相互碰撞情感得以被看见,同学们手持自己的作品,逐一讲述拼贴背后的“搭子”故事。来自大数据学院丁山书院的张婧渝同学,不仅朗读了自己拼贴的“来自远方的消息在屏幕闪烁,照亮孤独的角落”、“即便不常在一起,我们还是我们”等拼贴诗句,还分享了自己与“搭子”的故事。两人因相似兴趣结缘,即便相隔距离,依旧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份跨越距离的情谊,恰是“轻社交”温暖内核的生动诠释。


有些关系不用定义为“最好的朋友”,作为彼此的限定好友,在特定的时空里达成100%的共情与专注,相互点亮一段的高光时刻。拼贴诗的字里行间,定格了“搭子”情谊,也承载了轻社交的温度。作为一次以创作赋能社交的实践,本次活动致力于帮助作为青年群体的大学生探索简约而有深度的情感联结。未来,綦河书院将继续立足“故事力”培养,推出更多贴近师生需求的活动,让文字创作与情感表达持续碰撞出精彩火花。


撰稿:宋锦怡
摄图:邹潇毅、宋锦怡、吴思蓉
编辑:綦河书院
复审:彭子怡
终审:张天赐
綦河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