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东溪,文脉绵长。10月10日至11日,我校书院部师生走进东溪这座千年古镇,以“文化传承与志愿服务”为主题,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师生们既在东溪书院以志愿服务温暖童心,又沿“麻乡约—万天宫—太平桥—盐运博物馆”的文化脉络探寻千年商埠记忆,在服务与探索中深化文化认同,以知行合一践行育人初心。

暖心课堂 阅读点亮童心
东溪书院内书香氤氲、笑语盈盈。志愿者们以“文化陪伴”为主线,通过绘本共读与游戏互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文化种子。精心设计的绘本课堂上,《昆虫记》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东溪传说》承载的乡土情怀相得益彰,生动图景悄然开启孩子们的认知之门;随后的“击鼓传花”环节,诗词童谣与故事讲述巧妙融合,让传统文化在欢乐氛围中自然传承。现场,一位原本羞怯的小男孩在志愿者的温柔鼓励下,勇敢站上前来展示自我,瞬间收获满堂掌声。这幕场景不仅见证了孩子的成长蜕变,更彰显了志愿服务以文化人、以情动人的育人价值——当文化的种子遇见心灵的微光,便绽放出最美的教育之花。







步履寻根 重走千年商道
在东溪古镇金牌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踏上精心设计的文化考察路线,开启穿越千年的商道文明探索之旅。从民间邮政到盐运枢纽,每一处古迹都化作生动的教学现场,让沉睡的历史在实景实迹中鲜活起来。走进麻乡约民信局,这座中国邮政史的“活化石”里,完整的运营档案与独特的密押制度,让同学们直观领略古代民间通信的智慧;驻足万天宫,同学们在精美的明清古建筑间探寻会馆文化,通过现场教学读懂民间信仰与商业社会的深层关联;漫步太平桥,这座连接川黔的古石桥旁,师生聆听古道往事,触摸千年盐运史的繁荣与变迁;
探访盐运博物馆,丰富的实物展陈与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东溪“盐都咽喉”的重要地位,让同学们对巴渝商贸脉络形成系统认知。
依托东溪古镇13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东溪书院为学生构建起独特的“行走课堂”。这种将课堂延伸到历史现场的教学模式,既拓展了教育边界,更让文化传承在知行合一中焕发新的生机。





东溪书院作为校地共建的综合性实践基地,自9月26日揭牌以来,便积极推动“书院+民宿+公益图书馆”多元模式落地,为学生搭建起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的开放平台。此次研学活动深度融合志愿服务与文化考察,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锤炼品格,在实地走访中提升素养。参与师生普遍表示,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对地方文化有了更立体的认知,更在知行合一中深化了对责任担当的理解。未来,我校将持续推进此类实践育人项目,以文化人、以行践知,为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探索更多元的成长路径。


东溪研学将志愿服务与文化考察相结合,让我收获颇丰。在书院图书馆,通过互动游戏为孩子们传递知识与温暖;走访古镇时,太平桥、万天宫等古迹的深厚文化底蕴,让我沉浸式感受到巴渝文化的魅力。这段经历既践行了责任,也深化了对传统的理解,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戏剧影视学院 丁山书院 卓燕
东溪研学的独特之处在于融合了服务的温度与历史的深度。陪伴孩子们阅读时,他们因故事绽放的笑容,让我体会到知识传递的快乐;漫步古镇,从麻乡约邮局到千年黄葛树,每一处古迹都如“活史书”,诉说着历史的繁华。这次旅程让我深刻理解,“知行合一”不仅是理念,更是服务中的满足与历史中的震撼,这些都成为我前行的力量。
——戏剧影视学院 丁山书院 蒋心悦
东溪研学是一次充实而难忘的旅程。在图书馆与孩子们互动时,他们求知的眼神和纯真的笑容,让我感受到教育的温度;行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太平桥的古韵、盐运博物馆的繁华印记、麻乡约邮局的通信智慧,让我深深沉浸在巴渝文化中。这次经历不仅拓宽了视野,更让我在实践中学会了责任与担当,实现了知识与心灵的双重成长。
——大健康管理学院 綦河书院 谢鑫鹏
供稿|书院部
编辑|书院部
初审|马慈
复审|刘腾阁
终审|曹玉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