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践行我校“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深化学生故事力思维能力,10月22日,綦河书院以“稀缺陷阱回忆录:那些冲动的消费瞬间”为主题开展了故事茶馆系列活动第42期,引导同学们在故事分享中拆解冲动消费的心理密码,将商科思维融入生活智慧中。


活动伊始,主持人的主题介绍并未局限于概念讲解,而是将“稀缺陷阱”理论与“限时折扣”“满减凑单”等典型案例结合,剖析商家如何利用“稀缺性”制造紧迫感、操控消费心理,并以“双十一”预售为引,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是否也曾被“最后3件”倒计时牵动心弦。大健康管理学院綦河书院的蔡瑶青同学感慨道:“过年选购新衣时,在店员热情推荐下,我冲动入手了一件并不心仪的衣服。结果后来刷到更合心意且价格实惠的同款,心里别提多懊恼了。”这提醒我们,切莫被外界因素裹挟而盲目消费,否则容易陷入事后懊悔的境地。


通过融入“需求弹性”“消费者剩余”等商科基础概念的案例解读,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商家在冲动下单背后的心理陷阱,识破套路是培养商科思维的第一步。在相似案例引发共鸣后,同学们则以纸笔回溯与“陷阱”交锋的消费记忆。大数据学院瀛溪书院的陈思羽同学讲述道:“曾经网购时被‘限时优惠券’和平台推荐冲昏了头脑,下单后却在二手平台发现低价同款,所以这次双十一大促,我认真研究了平台优惠机制,发现如果为了凑单而购买远远不划算,我便只买了自己急需的”


从多元视角审视故事、以多层次深度剖析故事,是构建生动故事的基础。随着笔尖在纸上缓缓停驻,同学们笔下的故事也仿佛有了落定的重量。信息安全学院綦河书院的蒋路同学娓娓道来:“我曾因游戏中所谓绝版皮肤的返场,而一时冲动进行了消费。”大健康管理学院綦河书院的邓军蓉同学也分享道:“我在直播间里,被主播‘最后几分钟,错过不再’的吆喝声所吸引,冲动之下买下商品,结果许久后那商品仍在售卖。”同学们真诚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也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稀缺陷阱”所带来的深刻教训。


从“最后一分钟抢购”的紧张心跳,到被“买二送一”裹挟的囤货焦虑,从为“限定联名”彻夜守候,到因“秒杀机制”盲目跟风,我们看见的不只是钱包的失守,更是情绪和注意力在稀缺叙事中被悄悄定价的过程。綦河书院致力于带领同学们以“故事力”的构建与表达为纽带,以商科思维为工具,在信息纷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清醒,既能识破商家的营销套路,更能明确自身的真实需求,实现从“被营销对象”到“商业逻辑洞察者”的角色转变


撰稿:宋锦怡、刘昱麟
摄图:代佳原、邹潇毅
编辑:綦河书院
复审:彭子怡
终审:张天赐
綦河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