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綦江校区】92期|南江书院:“常识”也值得抬个杠,真相永远需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解码真相俱乐部活动第二期

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大家便不再是人云亦云的“吃瓜群众”,而是能独立判断、清醒生活的新一代。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许多看似理所当然的说法和观念,它们往往未经深入思考便被公众们接受。为了引导同学们以批判性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日常真理”,南江书院于11月12日举办“那些习以为常的说法,是真的吗?”解码真相俱乐部第二期活动。24名同学通过“辨说法、辨言辞、辨举动”三个沉浸式互动环节,进行一次有趣的“思辨健身”,让大家发现:原来“常识”也值得抬个杠,真相永远多问一个为什么。


“猫头鹰的眼睛能转动吗?”“饭后一走,真能活到九十九?”这些看似不言自明的常识,其真实性究竟几何?在“辨说法”环节中,同学们经历的从笃定到怀疑,再到豁然开朗的过程,恰恰揭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道理:认知的进步,源于对常识的审慎追问与科学验证。唯有经历这一过程,才能打破思维的惯性,塑造出独立而清醒的理性精神。

如何从纷杂的信息中逼近真相?当个人经历与精心设计的“破绽”交织,现场便成了锤炼批判性思维的实践场。在“辨言辞”环节,台上同学分享着或真或假的个人经历,台下则化身为敏锐的“侦探”。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往往隐藏着关键线索,学子们再追问“具体情景”或推敲“时间矛盾”时,他们实践的正是一套严谨的思维方法——即不满足于表面叙事,必须深入细节,并运用逻辑来检验其内在的一致性。

从大胆“质疑”常识,到审慎“验证”叙述,批判性思维的锤炼最终指向对信息本源的“溯源”。在“辨举动”环节中,当参与者试图用身体语言诠释“空穴来风”、“万人空巷”这些被长期误用的成语时,他们必须跨越流行的谬误,直指其原始含义。这场生动的演绎让所有人深刻体会到:无论是澄清一个概念,还是审视一个观点,唯有怀着务实之心,主动追溯其源头,才能构筑起精准的认知与表达,这正是“不轻信、不盲从”理性精神的完整体现。

5FAFC

当最后一张合影定格,活动的落幕恰是独立思考的真正开始。学子们带着满页的笔记与鲜活的感悟离场,而其中最宝贵的收获,是内化于心的审视力——“以后再听到‘常识’,第一反应会先问‘真的吗’”成为本能;“拆解信息、验证逻辑”的过程本身,即是最大的成就感。整场活动如同一颗火种,在每位学子心中引燃了“主动思考”的火焰。它意味着,学生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容器,而是能够带着疑问审视日常、用理性标尺衡量世界的独立思考者。这份思维的蜕变,远比任何物质奖励更为珍贵,也更为恒久。




撰稿:张伟、严婷婷、代非凡、喻荟如

图片:张伟

编辑:张伟

初审:邓渝婷

                                          复审:严艺

终审:罗美琪

南江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