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合川校区】1961|汇江书院:我是灯光,见证点亮“方寸天地”——第二届创意微景观大赛圆满落幕!

我是灯光,一盏被装在汇江书院功能室天花板上的普通射灯。平日里,我的工作是默默照亮每一场会议、讨论、展演。但在2025年4月1112:40,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真正发出了意义非凡的光——那是一场由“创造力”驱动的盛宴,我的每一缕光束,都投入了热情。

那天,窗外天气阴沉,我与我的伙伴们也开始忙起来,一起调节角度、调整明暗,只为精准照亮每一张桌面。20余组“微观艺术家”围坐在我身下,他们的脸庞闪着专注的光芒,手中翻飞着枯枝、苔藓、旧布料、瓶盖碎片……他们像魔法师一样,把微小的东西拼贴成一个个壮阔宇宙。

我目睹了一座校园湖畔被微缩重构,看见了星河与机械混搭的未来之城,也见证了一个用糖纸与纸板重现的童年梦境。来自汇江书院、淬炼商学院的吴泳燚同学,连着几天都在我脚下“打地铺”,为“神话森林”场景来回打磨细节。

这场由汇江书院主办的第二届创意微景观大赛,不只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绿色理念的悄然传播。学生们用各种废弃材料搭建场景,从自然生态到民俗文化,从幻想世界到叙事装置——方寸之间,他们把审美、环保、构思与叙事揉进每一个细节里。我的光,落在那些旧塑料片上,它们仿佛有了星辰的折射力。

你知道吗?从 3 月 26 日起,这个房间便开启了 “不打烊” 模式。从清晨到深夜,我持续散发着光,静静守候这些少年们的创意迸发。有人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有人坐到天光泛白才恋恋离去。我的光曾照亮他们用热熔胶粘错的焦急,也见证他们打下最后一颗钉时的欢呼。经过初赛复赛,最终有10余支队伍脱颖而出。终于,到了 4 月 11 日这一天,他们带着凝聚着心血与创意的作品登台,三分钟开放麦”答辩环节讲述他们独一无二的创意故事。而我,会在追光灯中,继续照亮他们的表达,照亮他们的梦想。

最终,经过微信公众号网络投票环节,票数最高者——吴泳燚同学的作品获得"最具人气奖";同时,决赛现场答辩分数也已出炉,前三名分别为“gogogo出发咯”队、吴泳燚同学、聂欣悦同学。

我不说话,但我从未缺席。我是灯光,我见证了创造力如何在废弃中开花结果。我见过太多普通日子,但这一场春日的微观大赛,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点亮”不止是一种功能,它是一种参与,是一种陪伴,更是一种激发灵魂的仪式。

四月,微风轻拂,当你踏入汇江书院,目光定会被那静静展出的微景观作品吸引。这些凝聚着创意与巧思的作品,每一件都在无声诉说着独特故事。此刻,请你微微仰头,看向我 —— 这盏见证了一切的灯光。


师生心得分享: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古诗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本届大赛的深层意义。当学生们俯身将米粒大小的苔藓嵌入方寸之地时,他们不仅在构筑微景观,更在播撒生命的诗篇——那些看似微小的创意火种,终将在成长中绽放出牡丹般的热烈与绚烂。未来,我们将持续搭建连接创造力探索与学生兴趣需求的桥梁,让创意微景观真正成为青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载体。

——汇江书院彭聪老师

我是灯光,在这方寸里,我目睹了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学生们用废弃材料,在小小的空间里构建起自然、文化、幻想的奇妙世界。他们的专注、坚持与奇思妙想,赋予了这些作品灵魂。是他们,让世界在这 “方寸之间” 褪去黯淡,重新散发光芒。这光芒,承载着他们的梦想,也照亮了每一位观者心中的热爱与希望。

微观创作是“放大”的艺术——每一道岩石纹理都在诉说坚持,每寸公路的弧线都是与材料的博弈。当作品最终定格,那些与镊子较劲的深夜、滴管注水时的屏息,都化作对“慢创作”的敬意。感谢比赛赋予微小造物被看见的意义,这不仅是手艺的展示,更是一次对浮躁时代的温柔抵抗

——2024级 淬炼商学院 汇江书院 吴泳燚

在这次微景观大赛中,同学们把枯枝、砂石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打造成了一个个令人称奇的奇幻世界,环保和创意在指尖完美交融。制作时,我不仅动手能力upup,更惊喜发现创造力真能赋予废品全新的价值。大家一起头脑风暴、精心雕琢各自的作品,让我深深体会到合作带来的1+1>2的强大力量。

——2023级 淬炼商学院 北山书院 钟兴悦

参与第二届创意微景观大赛,我收获满满。在创作过程中,我学会用废弃材料赋予作品新生命,将环保理念融入其中。和团队一起构思、搭建,不断打磨细节,虽历经困难,但看到最终成果时,一切努力都值得。站在开放麦分享创意故事,勇敢表达自我。这场大赛不仅是艺术创作,更让我懂得创造的力量,期待未来还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2022级 淬炼商学院 天空书院 聂欣悦

撰稿:唐羽彤
摄图:刘灵茜,杨欣月,李诗佳
编辑:杨丝童,吴泳燚
初审:杨丝童
复审:彭聪,卢力
终核:岳振远
汇江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