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合川校区】1968|南湖书院:用设计拆开语言的包装——南湖NOVA设计创研社举办系列课

结合书院学子技能提升需要,南湖书院于本学期新成立NOVA设计创研社项目工坊,并分别于4月9日和4月16日开展了“设计无国界,语言会是阻碍吗?”——NOVA设计创研社系列活动的第一期和第二期。这些活动不仅是一场设计思维的盛宴,更是南湖书院技能影响、兴趣引领的育人理念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创意工坊,搭建设计舞台

NOVA设计创研社作为南湖书院内充满活力与创意的设计实践工坊,是书院“连接点的互动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专注于多形式创意设计的探索与研究,涵盖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海报设计、文创IP设计等多个领域,通过丰富的讲座和实训项目,为学生搭建起提升设计思维和实操能力的平台,这与南湖书院“协同育人”的理念高度契合。

系列课程,探索设计新境

中德创意工坊中,张潇丹老师宛如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带领同学们踏上设计与语言关系的探索之旅。

课堂上,老师先是旁征博引,列举了诸多国内外经典设计案例。从简约大气的国外海报,到富有文化底蕴的国内文创产品,无一不展示着设计在跨越语言障碍时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她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些作品,让同学们明白,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无需翻译的通用语言,能够直抵人心。在讲解过程中,老师还结合自身丰富的设计经验,分享了在国际设计交流中如何突破语言局限,准确传达设计理念的技巧。

案例实操,笔尖构型文字

讲完字体设计案例后,张潇丹老师带着大家动手练了起来,张老师挨个进行指导:“笔画别太挤,留些空隙才好看,就像重庆的马路要留出走路的地方。”有同学把弧线画进“中”字,她说:“关键是让形状本身传递信息,比如笔画粗代表厚重,细线条体现灵动感。”

她还针对同学们常犯的“过度装饰”问题,展示了一组对比案例:“左边这个字加了太多花纹,反而看不清结构;右边简化后,既保留了建筑线条,又让字母的排版更协调。”这场实操课让同学们切实体会到,字体设计不仅是美学创作,更是用视觉元素搭建沟通桥梁的实用技能。

互动交流,激发思维火花

此次课程并非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而是一场热烈的思想碰撞。同学们积极踊跃,纷纷就自己在设计实践中遭遇的与语言相关的难题向老师请教。有的同学提出在设计排版时的困惑,有的同学则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设计元素的理解差异表示好奇。2024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杨瑞同学举着自己的版式设计稿提问:“在同时使用中英文的海报里,如何让两种文字既保持各自的视觉美感,又不显得割裂?”张老师接过画稿,在黑板上画出网格示意图:“中文标题用粗宋体现庄重感,英文副标题搭配无衬线字体,就像给两种语言各自‘穿上合适的衣服’,再通过色彩明度统一整体调性。”面对同学们的问题,老师一一耐心解答,给出了实用且具针对性的建议。这种良好的互动氛围,不仅让同学们解决了心中疑惑,更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设计视野,激发了无限的创新灵感。

南湖书院NOVA设计创研社此次系列课的成功举办,让书院学子收获实用的生活技能、学习技能、求职技能、工作技能,为未来完满生活打好技能基础为校园设计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让同学们在设计知识与技能上收获满满,更在跨文化设计思维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未来南湖书院将继续搭建兴趣引领平台,在创意设计的广阔天地中不断翱翔,创造出更多精彩作品

撰稿:曹树林

摄图:张泽壕 刘城豪

编辑:曹树林

复审:胡雨晴

终核:胡雨晴

南湖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