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合川校区】2113| 爱莲书院:在游戏中敲代码,在共创中见未来:程序员节的“非典型”打开方式 ——爱莲书院AI融媒创想嘉年华圆满落幕

2025年10月22日,爱莲书院携手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软件技术与职业素养协会,以程序员节为契机共同打造了一场“代码万象,智创无限为主题的AI融媒创想嘉年华。本次活动巧妙地将程序员的成长历程——“从第一行代码到人机共创”作为叙事主线,通过设置集展示与互动于一体的多元体验区,引导学生在沉浸式参与中感受代码与数据的独特魅力,从而开拓兴趣视野,探寻职业发展的新可能。

“代码签名墙”到“体感游戏室”:一场沉浸式的新工科之旅

活动伊始,“Hello, World!第一行代码”签到环节便以其新颖的互动形式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者通过扫码,在虚拟评论区写下属于自己的“第一行代码”或是一句祝福,或是一个创意签名,这些符号瞬间跃上大屏幕,构成了一面动态变化的数字签名墙,象征着每位未来程序员探索数字世界的起点。随后的旅程更是精彩纷呈:“技能储备站——融媒工坊展示区”集中呈现了双体融媒创想工坊在交互设计、视觉创意、影音制作等领域的丰硕成果,从精巧的H5、小程序到富有创意的数据可视化项目,从独具特色的IP形象及文创作品到构思巧妙的短视频、微电影,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融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与艺术感染力。

“Bug Hunting 密室挑战”则将活动推向高潮。参与者化身“代码侦探”,依次闯入数字解密、代码画布编程、AI自画像生成三大关卡。在破解数字谜题中锻炼逻辑推理,在亲手补全Python代码并见证绚丽动态艺术效果生成时体会编程的创造乐趣,在利用AI技术生成并打印专属像素风格自画像的过程中感受人工智能的神奇。最后的“人机交互实验室——PS5体感体验区”则让学生们尽情“用身体控制代码”,在互动游戏中深刻理解智能时代人机协同共创的价值。这一环环相扣的内容设置,旨在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场景中实现从技能到素养的全面跃升,让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人工智能时代对职业岗位的复合型要求:不仅要精通技术,更需融合设计、交互与人文素养

“书院+学院”双引擎驱动:1+1>2的育人化学反应

此次活动“书院+学院”协同育人机制的一次创新呈现。爱莲书院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交流的空间和社区化的成长氛围,而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则注入了前沿的产业技术视野与项目化实践资源在这一机制赋能下,爱莲书院与双体共建的双体融媒创想工坊数据艺术工坊在过去的一学年中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累计完成开发项目24项,涵盖Web类12项、微信小程序5项、短视频51个;全平台内容浏览量突破2万,互动量达3k;共斩获各级奖项15个,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13项、校级6项。 充分证明了双院共建模式下,学生在跨学科技能、创新思维与项目实战能力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工坊已成为连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重要桥梁,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热土。

打破课堂边界:在兴趣捕捉中建构面向未来的能力

活动通过游戏化、情境化的任务设计,让参与者在破解谜题、生成动态艺术画面、创作AI自画像等过程中,自然体会到编程逻辑之美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潜力。许多学生反馈,这种跨越技术、艺术与人文边界的综合体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互联网科技深入探索的兴趣。

此类活动作为书院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打破了传统课堂界限,推动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在实践中有意识建构能力、整合资源的主动学习者。书院工坊育人模式正成为实现学生从兴趣能力再到特长跃迁的关键支撑,“第二课堂”也能成为专业教育的有力延伸与拓展。

未来,爱莲书院将继续深化“书院+学院”协同机制,依托双院共建工坊等形式为学生打造更加系统化、前沿化的跨学科互动实践场域同时也将致力于技术、创意与人格成长相融合,培养不仅能够掌握技能,更具备创造者思维与跨界整合能力的未来人才。此次活动不仅是给非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学生提供的一次与编程、代码、AI软件技术近距离接触的一次机会,更是推进学校新工科建设与融合育人模式的生动诠释,展现出书院多元育人模式在赋能学生全面成长与职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撰稿:郎缘、高莲

摄图:牟俊洪、万志豪

编辑:刘晨曦

复审:谭开鑫

终核:叶芳

爱莲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