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合川校区】2122|别都书院:泥里撒欢一身“土”,舌尖狂欢满口“鲜”!昨天的移通超有料!!!

近日一场融合劳动、美食、公益与非遗的青春盛宴,在学校荷塘、别都书院劳动教育广场如期而至“荷叶田田·藕趣横生”第七届书院“家”校园荷塘文化节限时返场,再次将“育人”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空间师生携手、亲子同乐,在荷塘泥泞中体验劳动乐趣,在锅碗瓢盆中创造美食盛宴,在笔墨剪刀间传承文化基因。

耕读限定!全员“挖藕人”已上线

“我挖到一根超大的!”“小心,别把藕掰断啦!”天呐!我的藕王!10月25日清晨,行者公园旁的荷塘里早已热闹非凡。15支队伍、近200名师生穿上水裤、戴上手套,化身“采藕小分队”,在淤泥中摸索、打捞,忙得不亦乐乎。不仅有学生团队,更有教职工家庭加入,大孩子”小孩子,一起触摸泥土、认识莲藕,各种欢乐场景齐上演,在劳动中感受收获的喜悦。汗水是青春的养分,泥泞是收获的序章。各团队为争取“年度藕王”使尽浑身解数,都战绩不菲!

活动期间各比赛团队成员纷纷举起相机,记录那些“藕遇高光”的精彩瞬间。荷塘边笑声不断,泥点子与欢笑声齐飞!各类限定小泥人新鲜出炉!

59232

  荷塘边的文艺Buff,文化体验拉满!

本次活动携手重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共绘“荷”文化。“李老师,您看我这‘荷’字写得如何?”荷塘边的文化体验区早已人气满满,一声清亮的询问,道出了现场的火热。特邀专家李本森先生成了最忙碌的人,他于长案之间,这边指点着笔法的提按,讲解着绘画技巧。欢声笑语中,古老的技艺不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成了可感、可触的生动实践。指尖有技艺传承,心中是文化自信。


从荷塘到厨房,师生注定在“家”“藕”遇

5BFF0

长街藕宴开席了!“咱们组抽到的是桂花糯米藕!”有人大声高呼。各队根据抽签结果,大展厨艺,烹制出桂花糯米藕、莲藕排骨汤、麻辣藕片等32道风味各异的藕类美食。各团队围坐一堂,“这藕是咱们亲手从泥里挖出来的呢。”品尝亲手采摘、亲手制作的佳肴,共享劳动的甜蜜果实这一刻,每一口品尝都不只是味道,更是对劳动的致敬——自己亲手创造的甜蜜,格外绵长。小厨房同时也设立公益营销区,同学们化身“小店长”,热情推销自己团队的莲藕和烹饪成品让劳动的收获,转化为温暖他人的力量。



秋日的荷塘,因师生们的劳动而更加生机勃勃;校园的长街宴,因师生们的欢声笑语而更加温馨动人。这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实践,如同细雨般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让大家在劳动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泥塘副本”到“厨神体验卡”,从文化静心到公益营销——这场荷塘文化节,就像一张丰富的五育融合体验卡它生动诠释了“耕读”这一古老而历久弥新的育人智慧:在泥土的芬芳中求知,在劳作的汗水中明理,实现身体与精神的同步成长。同学们在此解锁了协作、创造了美味,也刷新了对文化传承的理解是学校“1235+”劳动育人体系的一次生动实践。教育不只在课堂,成长发生在每一个动手的瞬间以大地为书,以实践为课,这正是耕读传统在新时代校园里的青春回响。未来,这样的“名场面”还将继续在校园上演,这个秋天,我们动起来!


撰稿:王丽华、林佳敏、王瑞琦

摄图:学生书院联合会

别都书院、各参赛团队

编辑:柯兴崧

复审:李佩捷

终审:杨成

别都书院、农耕协会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