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效,促进校际间实践经验交流,重庆移通学院外国语学院“语润土家·乡音焕彩”团队的推普成员们与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建造学院与财经商贸学院实践团队相聚竹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共话乡村振兴实践感悟,并走进忠县磨子乡村美术馆参观,感悟文化魅力。推普成员以田野为课堂、以交流为桥梁,在竹山村的土地上,开启校际实践协同的青春对话、振兴乡村探索,用脚步丈量乡土,用交流凝聚智慧,让“三下乡”的实践火种在互动中燃得更旺。


【竹山聚首,校际共研】
2025年7月10日9点,党群服务中心里,气氛热烈。重庆移通学院外国语学院与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建造学院、财经商贸学院的同学们围坐一堂,拉开了校际交流的序幕。各校实践团队代表率先分享此行的实践重点。交流中,大家围绕“不同学科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展开探讨。校际间的思维互补,让乡村振兴的路径愈发清晰。同学们抛出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从具体问题的破解到长效机制的构思,同学们在务实的探讨中,凝聚出“实践不止于调研,更在于落地”的共识。此次竹山村校际交流会,不仅是实践经验的互鉴,更是青春力量的集结。


【乡韵寻踪,墨香交流】
重庆移通学院外国语学院“语润土家,乡音焕彩”推普实践团走进忠县磨子乡村美术馆,古旧砖墙砌合的空间里,陈列着当地村民创作的作品,乡土风景、民俗生活跃然纸上。同学们穿梭于展厅,与画工面对面交流;或驻足观赏展厅内的村民画作,笔触间的质朴满是土家儿女的生活印记。画工讲述创作灵感,从田间劳作的场景捕捉,到传统节日的民俗呈现,一笔一划都饱含对家乡的热爱;村民画作里的烟火日常是土家文化鲜活的注脚。推普成员们从艺术视角、创意表达等角度分享感悟,探讨如何用艺术赋能乡村文化传播,让乡土艺术走出乡野、触达更多人。让乡村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形成良性循环。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更是田野间最动人的希望。青年是乡村建设的参与者,也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在守护乡土文化根脉的同时,也能以更开放的视角融合现代文明,让乡村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庆移通学院外国语学院“语润土家·乡音焕彩”团队的推普成员们把跨校协作的思路融入实践,用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行动,为竹山村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三下乡的足迹真正成为连接校园与乡村的纽带。


撰稿:杨凱昱、蒋世雪
摄影:聂雨涵
编辑:梅瑞佳
复审:史小霞
终核:刘 月
外国语学院三下乡“语润土家·乡音焕彩”推普团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