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智能工程学院

【完超活动】峡砚展非遗风采,创作绽文化光芒——智能工程学院2024级自动化类04、05团支部完超活动圆满落幕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2024年12月7日至13日,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2024级自动化类4-5班、校3D打印社、“非遗传承智能+”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协办的以专业教育(3d打印)+非遗传统文化为依托,“科技之光,文化之韵”为主题,开展文学作品创作征集文化创作类完超系列活动,让每一位同学从采风、体验到创作,感受文化创作的乐趣与魅力。

一、采风:寻找创作素材

探访文峰古街,寻踪峡砚工坊

2024年12月7日,智能工程学院自动化类5班的同学们在峡砚工坊这座艺术殿堂中齐聚一堂,有幸见到了经验丰富的峡砚传承人。传承人热情地为同学们介绍了峡砚的悠久历史。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峡砚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浮与辉煌。

文化与专业结合,3D打印奇趣显

同一天,2024级自动化类4班团支部联合3D打印社在3D打印实验室体验了生僻字、非遗峡砚等传统文化元素如何在3D打印技术的助力下,被精准地复刻并赋予新的生命。这些原本只存在于书本或传说中的文化符号,如今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大家眼前,让人不禁感叹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二、实践:迸发创作零改

宣讲非遗文化,守护民族根脉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四位合川非遗传承人受邀来到重庆移通学院,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段探寻非遗文化历史的奇妙之旅。2024年12月13日,传承人们在六度空间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将三种非遗文化的起源娓娓道来,同学们都用心聆听,现场氛围活跃且充满了文化气息。

非遗成果展风采,民族文化传千秋

同日,在黄桷树广场,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成果展示会隆重展开。传承人现场展示了一些峡砚作品,其细腻的纹理、栩栩如生的雕刻图案,让同学们不禁发出阵阵赞叹。互动体验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同学们热情地参与并亲自体验了峡砚雕刻,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到了峡砚文化的独特魅力。

科技与文化结合,生僻字韵妙境生

同学们可以现场观赏3D打印的生僻字并体验生僻字的填空、接龙、活用等游戏,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美感。

通过以上子活动,2024级自动化类4-5班的同学们为后续“科技+文化”主题文学创作做取材,让组织这些活动的同学们在活动现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科技的蓬勃活力,为他们的文学创作之路注入了新的灵感与动力。

三、创作:多元作品展现“科技+文化”之风采"

挥毫瑞岁祝语,遥瞻明日愿景

新岁将至,黄桷树广场周围洋溢着浓浓的气息。活动现场,书法爱好者们使用3D打印峡砚进行书法创作。他们铺纸研墨,挥毫泼墨,用手中的毛笔书写着对新年的美好憧憬和深深祝福。“瑞气盈门迎新年,福星高照贺佳节”“龙年行大运,万事皆如意”等一幅幅寓意吉祥的书法作品跃然纸上。

文学作品征集大赛,展“科技之光,文化之韵”

采风实践后,各班同学将投入文学作品征集大赛。大赛以“科技之光,文化之韵”为主题,展现同学们在过程中的灵感与感悟,及对“科技+文化”融合的见解。作品围绕合川峡砚非遗、3D打印技术、生僻字由来等,涵盖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

活动最后,我们围炉而言,分享自己的作品,让我们以文字为笔,以科技为墨,共同书写“科技+文化”的华彩篇章!

《3D墨舞·峡砚魂》

3D光影舞翩跹,

峡砚古魂映眼前。

石纹细述千年史,

科技重塑旧时颜。

墨滴轻触石面温,

古今交融意深沉。

一笔一划皆故事,

峡砚新姿展风华。

——优秀作品展示(2024级自动化类05团支部陈樊)

此次活动是学院是将专业学习与完满教育活动相结合,将科技与非遗文化传承相结合作的一次重要实践。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探访与展示,更是学院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通过前期的学习、实践、文学作品创作一系列活动,同学们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担当。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峡砚、龙舟、木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撰稿:2024级自动化类04团支部熊俐霖、05团支部陈樊

摄图:2024级自动化类04、05团支部

指导教师:郭超然

2024级自动化类0405团支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