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智能工程学院

【智工“三下乡”】文峰古街集市传韵 匠心共展合川之美——“寻美三江,传韵九州”观察实践团开展“寻美游园会”集市活动(七)

为让更多人领略合川的自然之美、文化之韵,践行“美丽中国”建设理念,“寻美三江,传韵九州”观察实践团以“分享美”为核心,经过精心筹备,在文峰古街布设集市,将合川的美景、美食与人文非遗化作可感可触的美好体验,让这份独特的地域之美跨越圈层、直抵人心。

7月7日清晨,晨光初露,实践团成员齐聚重庆移通学院松格书院101教室,对前六日的工作进行细致复盘梳理,全力投入傍晚“寻美游园会”的最后筹备。从物资清点到流程推演,大家始终怀揣合川之美的初心,将对这座城市的理解融入每一个细节,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沉浸式体验美丽合川中,悄然触碰合川的文化脉络。

经过午间休憩,成员们合力将筹备妥当的物资运往目的地——文峰古街。踏入古街,青砖黛瓦的古建筑错落排布,檐角风铃随微风轻响,街边的烟火气与淡淡的茶香交织弥漫。白塔矗立其间,砖石纹理间流淌着岁月的沧桑;江边晚风徐徐拂过,为这场即将开启的“美之分享”晕染开几分诗意。经过精心布置,会江楼前的一个个摊位陆续点亮古街:白塔打卡区、活动介绍服务区、峡砚作品展示台、非遗食品品尝区、龙舟竞渡展示区、墨风书写台依次排开,美轮美奂。摊头一幅“发现美”的合川地图尤为醒目,刚一亮相便吸引了往来目光,直观勾勒出这座城市的山水风情与人文脉络。

夜幕降临,市民和游客朋友们在实践团成员们的邀约下漫步于这场游园会中,在光影辉映中感受城市的魅力。小朋友们簇拥在活动介绍服务区前,仰着小脸倾听工作人员讲解流程,眼神里满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老一辈们在非遗文化展台前驻足,望着合川峡砚展品与龙舟竞渡历史影像,仿佛穿越回过往岁月。一位爷爷望着龙舟竞渡纪念片,眼神里泛起光亮,感慨道:“当年我也在江上赛过龙舟,那股拼劲现在想起来还热乎着呢”。不远处的墨风书写台前,人们俯身拿起毛笔,亲身体验笔尖与砚台的触碰,在墨香萦绕中,一幅幅带着温度的作品跃然纸上。

非遗食品品尝区同样热闹非凡,小朋友们捧着合川桃片,小嘴里塞得鼓鼓的,含糊又雀跃地说:“这个甜甜的,绵绵的,一点都不腻!一片吃完还想再来一片呢!”爷爷奶奶们围在展台前,看着熟悉的桃片,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这口感、这味道,就是当年同德福京果铺的味道!那时候物资紧俏,能吃上几片,得盼上好一阵子呢。”青年们或驻足细品,或上手体验,在老手艺的纹路里、老故事的余韵中,慢慢读懂了老一辈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的意义;摄影留念区里,人们纷纷站在合川美景展示栏旁合影,将白塔的古朴、江楼的雅致一一定格,转发到朋友圈时,字里行间满是对“合川风光绝佳、传统技艺卓绝”的赞叹。

灯火通明的摊街上,每一声欢笑都是“分享美”的回响。成员们递出的每一份宣传册、解答的每一个问题、促成的每一次代际对话,都让合川之美多了一个传播的支点。当居民们带着收获的笑容离开,手里攥着的或许是一片桃片、一张明信片,心里装着的是分享时涌动的满满暖意。

夜幕渐深,成员们收拾物资返回驻地,心中满是收获的暖意。一场简短的总结会在松格书院101教室展开,大家聊着数日里的故事:非遗传承人的专注、孩子的笑脸、市民的建议,句句都带着温度。这些细碎而真挚的片段,串联起三下乡途中最动人的记忆,这场三下乡的寻美实践,终将成为城市文化里鲜活的一笔,而此刻的总结,是结束,更是带着热忱再出发的序章。

撰稿:“寻美三江,传韵九州”实践团

摄图:“寻美三江,传韵九州”实践团

编辑:朱红

复审:黄一、陈虹霓

终核:王辉明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