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智能工程学院

【智工“三下乡”】科创赋能乡村,调研揭示村民科技生活新图景——“传播科技新动能,绘就助农新画卷”实践团赴棕林村开展科技赋能实践活动(三)

智慧三农铺锦路,科创赋能绘新篇。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普及科技知识,助力乡村发展,2025年7月4日,重庆移通学院“传播科技新动能,绘就助农新画卷”实践团联合云门街道办事处、棕林村村委会,为村里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课堂”,并对村民科技认知状况展开深度调研。活动旨在点燃乡村儿童科学梦想,精准把脉基层科技素养,为乡村振兴注入“科创动能”。

趣味课堂:机器人“舞”进山村,科技种子撒心田

实践团紧扣科教兴国中国发展战略思想,坚持教育为本,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上午,实践团为棕林村的小朋友们讲授“双足机器人”课程,通过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机器人?什么是机器人?等问题了解小朋友的知识情况。棕林村的孩子们第一次亲眼见到双足机器人灵活行走、转身甚至跳舞的视频时,教室里爆发出阵阵惊叹。紧扣“科教兴国”战略,移通学院实践团坚信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需“从娃娃抓起”。上午的“双足机器人”趣味课堂,是合川区乡村首次引入此类机器人编程启蒙教学。

实践团成员巧妙地将复杂知识趣味化:用“神奇的眼睛”比喻传感器,用生动的动画拆解运动机制。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提问(“什么是机器人?”“你见过哪些?”),迅速摸清了孩子们的知识起点。更精彩的是动手环节——孩子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小创客。

深入调研:智能手机成生活“好帮手”,村民点赞科技惠农

下午,实践团队分成两个小组,于棕林村的街道开展了居民科技认知及科技教育应用调研活动。

在与居民进行深入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团队留意到智能手机、电视机以及公共交通工具,是居民在日常生活里使用频率最高的科技产品。依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智能手机在居民的日常活动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均每天使用时间集中于3 - 5小时的受访者占比为12.6%,并且超过72.6%的受访者认为智能手机利大于弊。它不仅有助于增加知识储备、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加强与家人、亲友和街坊邻居之间的联系,让生活变得更为便捷。居民们普遍提及,借助手机能够随时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进行交流;电视机为居民的日常娱乐生活增添了丰富内容;公共交通则让居民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在农业生产方面,居民表示如今诸如收割稻谷这类农活大多依靠机器来完成,与以往相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普遍认为,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利大于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网络安全方面,大部分居民表示未曾遭遇过电信诈骗,少部分接到过此类电话的居民也具备较强的防范意识,选择不予理会。此外,电热毯、电饭煲、空调、电冰箱等常见科技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为居民提供了诸多便利,切实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精准赋能,步履不停

棕林村实践的第三天,移通学子们交出了一份扎实的答卷:一场点燃乡村儿童科学梦想的机器人启蒙课,一次深入掌握村民科技认知与需求的精准调研。这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科技世界的一扇窗,也为后续实践活动如何更精准、更高效地服务棕林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继续发挥专业所长,全力以赴,为棕林村的科技普及与蓬勃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科创赋能”的画卷在乡村大地上徐徐展开!

撰稿:“传播科技新动能,绘就助农新画卷”实践团

摄图:“传播科技新动能,绘就助农新画卷”实践团

编辑:朱红

复审:郭超然、王世耀

终核:王辉明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