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人类对健康认识的一个飞跃,它将成为本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为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心理观,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素质,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2019级于5月20日开展“妙绘激昂青春志,安全心理我先行”主题年级会。由于疫情防控,此次年级会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以双栀多功能影音室为主会场,各寝室为分会场,特别邀请我院吴生亮、彭薇薇老师参与子活动。

调研分析现状,加强互动体验,夯实活动基础
面对卷土重来的疫情和各种不确定性,我们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然而,规律有序的生活和学习安排是获得安全感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活动前期,主办方调研6名优秀学子的时间管理和执行情况,利用朋辈引领力量,加强同学们的内在稳定性。“你最近有压力吗?”“你调节情绪的方式是什么?”主办方前期通过随机采访,发现超80%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存在压力,经过剪辑制作后在年级会上展示采访视频,给大家提供调节情绪的方法库添砖加瓦。最后,主办方还邀请书法协会会长朱以豪同学携广大书法爱好者一同制作心理书签,以此祝愿同学们能够健康快乐生活。


丰富活动形式,增加心理关怀,增强育人效果
在年级会现场,工程管理3班的同学们出演心理情景剧《同学会》,剧情以三名老同学聚会为线索,演绎出虚荣、攀比、炫富等不健康的心理。其诙谐幽默的表演也让大家在欢笑中树立了正确消费、拒绝攀比、真诚待人的积极人生观;以“站着的时候手不知道怎么放,是你吗?”为主题的《勇敢做自己》朗诵,是由4名“社恐”同学带来的,借由本次年级会的舞台,他们克服恐惧、战胜自己,也为其他社恐同学树立好榜样;“节奏改变舞步,舞蹈改变心情”,运动是治愈一切的力量,而舞蹈则是消除紧张,缓解压力的一剂良药。同学们积极响应心理健康主题年级会,自发编排《减压舞蹈串烧》,通过跳减压舞的形式,排解自己的焦虑和不安,欢快的音乐也一扫同学们郁郁的心情,让现场充满欢声笑语和阵阵掌声。

心理团辅能加强交流学习,认识自我与他人,发展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改善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主办方为同学们悉心准备了心理团辅环节,力争让每一个来到现场和看到年级会的人都笑着走出门,把不好的情绪都留在这里。“大风吹”由辅导员汪立老师主持,其他同学高度参与,希望选出最快乐的同学为大家排忧解难。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大家近期焦虑、睡眠质量差、自卑的现状;“气球扎破烦恼”“捏泡泡”等解压游戏很好的释放了同学们心中的压力,让大家化压力为动力,让焦虑等负面情绪,随着气球和泡泡破碎的声音,也抛得一干二净。

“抢镜头”环节大家积极投入其中,希望大家可以将微笑留给生活,用快乐填满内心;心语星愿环节以“你好,未来”“我想对你说”两个方面内容为主,为同学们搭建表达愿望和情感的平台,让同学们暂时慢下来,静静沉淀和思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亲自书写信件,同学们表达了很多平时不会轻易流露出来的情感,让心中的文字在笔尖流淌。工程管理3班的班委们也将自己对班级的期待和祝福借此机会展现出来,温暖、感动充斥着整个会场.....

这些团辅活动都以从引出负面情绪,到发泄负面情绪,最后到用快乐填满内心,由浅入深形式地开展,让大家在消除负面情绪,获得快乐的同时也了解拥有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快乐团辅时间虽短,但生活明朗,万物可爱,相信通过本次团辅活动,大家能够化压力为动力,更加积极地学习和工作。
多项并举赋能,反哺提质增效,筑牢心理防线
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疏导等工作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我院心理指导老师彭薇薇以知识、技术和能力作为本次赋能培训子活动的重点,明晰2019级各班心理委员的工作范围,详细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个体心理辅导、危机识别等多项能力。讲座中,彭薇薇老师反复强调,心理委员应有尊重、助人自助、平等、保密、促进改变等工作理念,尽己所能帮助身边的同学,成为同学们身边的“小太阳”。希望心理委员能够迅速成长,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成为同学们心理健康建设的主力军。

“瑜”悦身心,健康生活。主办方还邀请我院竞技体育板块指导老师吴生亮带领同学们开展减压瑜伽子活动。吴老师用轻柔的引导话语将同学们带入宁静空灵的冥想空间。通过身姿体态的拉伸控制,呼吸的调整,进一步让肌肉神经放松。短短四十分钟的体验,让参与的同学有如释重负之感,大家都从紧绷到放松,从焦虑到释然,从辗转反侧到安然入睡,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坚持做瑜伽,从而寻找到最阳光最宁静的自己!

至此,年级会已接近尾声,辅导员汪立老师总结到,保持健康身心对大家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希望大家勇敢自信,积极乐观生活,用向上的心理迎接接生活中和挑战。此外,针对社恐内向的同学,立姐寄语到:内向挺好的,但是需要发言时候,一定要勇敢!这些温暖的话语一直在房间内萦绕,同学们掌声轰鸣。

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本次活动,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加了同学们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了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在未来,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持续激励青年学子珍惜青春时光,探索生命的意义,引导他们关注自我身心协调发展,继续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全心理健康工作体制,为校园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奉献力量!
撰稿:刘玲燕、陈诗梦
摄影:吴定伽、刘顺奇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三大专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