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龙凤镇经堂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发展为民服务“24小时不打烊村委会”;24小时不打烊村委会是指在乡村地区建立一个高效运作、随时为村民提供服务的机构,以满足村民的各种生活需求。7月7日,重庆移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探索新发展,重拾新变革”乡村振兴旅游实践团对此进行了解与学习。
在经堂村,村委会全面推动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建设法治乡村和平安乡村,各网格相互联系但互不影响,从网格议事会到院落议事会,服务于院落村民。


以经堂村曾家院子为例,曾家院子为第一网格,经堂村采用网格式分区块治理,在曾家院子设有百家茶馆、共享菜园和纺织馆基础娱乐设施,百家茶馆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地方,还承担着村干部向院落村民传达消息的作用,并且开设有共享菜园由全院共同搭理,切实做到共享院落的建设。纺织馆是曾家院子居民娱乐的地方,打发无聊时光的同时纺织物可以进行售卖或者展示,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收入。网格化管理的开展助推了村级精神文明的建设,加强了优秀乡村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

在经堂村,各村委委会成员深受村民爱戴,从红薯粉制作比赛、丰收节趣味彩跑、丰收节捕鱼活动的开展,切实做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目标。引进重庆农升隆专业合作社将土地外租、再雇佣的形式,改善经堂村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引入市民体验活动,宣传经堂村本土文化,提高村民荣誉感、幸福感。趣味活动的展开,使得居民由熟悉变得亲近,从而凝聚力增强,感受到在大家园生活的乐趣。


在经堂村淳朴的民风民俗离不开其优秀的村委会。开展常态化为民服务工作以全面推行“红细胞·微治理”党建品牌,努力将党组织、党员打造成为社会治理“供养赋能”的“红细胞”。实行24小时不打烊,建设24小时服务专线。设置村级事务监督岗、治安纠纷岗、环境卫生维护岗、志愿服务帮扶岗、宣传倡导服务岗五个岗位,各岗位分工明确全天坚守在岗位上,做到服务第一线。经堂村以开展村民议会、工作队组织开展院坝会、将工作与事务公开化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有效带动社区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和决策。加强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做到便民利民服务,帮助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


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从服务细节入手,让越来越多的百姓感受到为民服务的“温度”。“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在打造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工作有态度的政务服务上下功夫,让延时服务持续升温,不断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实践团成员深入学习,强化青春使命,筑牢理想信念;让青春之光助力乡村振兴。
撰稿:李儒、孙思源
摄图:孙思源、兰高恒
指导老师:胡慧敏、陈钎华
(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