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深异科导师与同学们之间的认识和交流,2022年10月27日,异科导师郝晓丽与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35位同学在玉棠书院的扎堆朋辈空间功能室进行了初次见面交流会。不管是已经逐渐熟悉起来的室友,还是只在QQ群见过名字的网友,大家都积极参与到第一次集体活动中来,感受异科导师班级大家庭的温暖,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吧。首先来看看我们的第一张大合照。

初次相见,解答疑惑
“大家好,在开始今天的见面会之前,我们先做一个互动小游戏——雨点变奏曲……最后,让我们以狂风暴雨的掌声开启我们今天的见面会。”交流会伊始,郝晓丽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性格爱好等,迅速拉近了同学们与她的距离。在全面的介绍完自己后,郝老师再次向大家解释了同学们之前在QQ群提出来的疑问“什么是异科导师”。随后带着大家的好奇继续向同学们表达了自己对“全生异科导师制”实施的规划。通过她的讲解,同学们对郝晓丽老师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全生异科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大家未来四年的相处有了满怀的期待。

左邻右舍,姓甚名谁
下面到了大家最期待的破冰环节。同学们首先按照12345依次报数,然后数字相同的人分为一组,本次活动共分成5个组,每个组7人。小组成员围成一圈,在组内互相介绍自己的姓名、家乡、爱好等。在互相介绍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宝藏同学”,他们多才多艺、爱好广泛、风趣幽默、勤奋好学。

游戏环节,互动挑战
彼此熟悉起来之后团队的默契迎来考验,接下来是游戏计分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串名字”和“大树与松鼠”游戏挑战。“我是**,我是**旁边的**,我是**旁边的**的旁边的**,……”短时间内记住他人的姓名、喜好并给周围的小伙伴也留下深刻印象属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通过游戏,同学们也进一步了解彼此并记住彼此的名字。大家欢声笑语,迅速打成了一片。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见面会接近尾声,郝晓丽老师向同学们分发了各式各样的折叠贺卡和信封,让同学们在两周之内写好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写完后由郝老师代为保管,在毕业时,把这沉封四年的信再次让同学们打开读一读,看看自己的初心是什么。

导师寄语:
作为老师,希望我的学生都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希望你们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希望你们阳光、正直、充满正能量和自信快乐;当你面对困难或者心情沉闷的时候,希望你们能够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最后,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在生活当中找到最好的自己。
文:郝晓丽
图:汪延培 周祥宇
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