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拉近异科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建立浓厚的师生感情,发挥异科导师的引领作用。大数据异科导师龙林于11月13日下午在勤者楼301分别与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学生刘昕、刘成林、邓文秀、倪新逸等9位同学进行面对面交流。


异科导师龙林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时间安排,分成了两个小组进行沟通和交流。交流伊始,龙林老师根据前期对同学们收集的基本情况和目前的困惑点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交流过程中同学们也针对自己的情况对需求和问题进行了阐述,龙林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与了建议和分享。
邓文秀同学表示目前的课程主要是以专业课为主,还是希望能学习一些关于职场方面的基本知识,觉得这类课程对今后的职场很有帮助。龙林老师指出,目前大家正是大三上学期的阶段,也是专业课学习的重要阶段,首要应保证将专业知识学得扎实,才能在今后面对就业竞争时展现出专业优势。后续也会根据同学们的具体需求,开展职场相关专题内容,帮助同学们提前了解职场、熟悉职场。汪庆玲同学对未来感觉迷茫,不知道今后是就业,还是考公或者考研,觉得不管怎么选择都会面对很大的竞争压力。针对这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龙林老师给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即将毕业时做出的各种选择,同时指出不管是哪种选择,首要条件还是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明确未来目标,制定未来规划,并且付之于行动,才不会在面对选择时左右为难。


刘昕同学和倪新逸同学分别表示目前还参加了一些学校的组织,不知道对今后的就业是否有帮助;在有些专业课的学习上也存在一些困难,不太好意思寻求专业课老师的帮助。龙林老师耐心的解释到,我们学校以“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的培养模式,通过全方位的培养,让同学们都能成为完满的人。在求职过程中,专业知识能力往往反映是否能胜任岗位,而大学活动的经历往往能反映是否能将具体工作做得更好;面对专业课的学习困难时要发挥出废寝忘食的求知欲,敢于询问,我们的老师也是非常希望同学们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针对大家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同学们要学会利用多途径解决问题,如一些智能软件,专业论坛等,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
此次师生交流活动圆满结束,它宛如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着师生的心。在欢声笑语与真挚话语中,知识得以传承,困惑得以解开。相信这样的交流将化为力量,推动同学们在求知路上奋勇向前,也建立起师生情谊。
图:刘昕、邓文秀
文:龙林
(大数据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