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大数据学院

【防诈e课堂丨第11期】警惕“电”击陷阱,守护财产安全


防范于心 反诈于行

警钟长鸣防诈骗 心存警惕保平安

大数据学院小e反诈课堂

开讲啦~

邀你共同

学习防诈小技巧~



【作案手法】

手段一:做任务刷单

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招募兼职的信息,以高额汇报为诱饵,吸引受害者参与。

最初,诈骗者会以小额返利等方式,让受害者从中获得收益,从而放松警惕。

诈骗者会发布各种类型的任务,比如关注公众号、给视频点赞等,并承诺完成任务可以获得佣金。

随着任务深入,诈骗者会要求受害者垫付资金,以完成更大的任务或解锁更好记的任务。

制造障碍:垫付资金之后,诈骗者会以账户冻结、信用需修复等理由,诱导受害者继续转账。

受害者投入大量资金后,诈骗者会突然消失,以各种理由拒绝返还本金和佣金。


手段二:假冒欺诈

首先,诈骗者会通过电话或者视频通话的方式联系受害者,通常自称是公安局、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

利用严肃的语气和伪造的法律文书,如通缉令、逮捕证等,来恐吓受害者,使其相信自己涉嫌严重犯罪。

随后会要求受害者配合调查,例如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户等,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在视频通话的过程中,诈骗者会要求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以便实时监控受害者的操作,从而获取更多的个人信息和账户信息。

诈骗者最终会以资金清查、账户加密等理由,要求受害者进行转账操作,从而达到目的。



【真实案件】

【案例一】

古南街道小浩(化名)在微博上结识陌生网友,对方称自己最近在刷单,因为需要两个人一起做任务就让其帮忙。随后发来网址,对方指导小浩在网页上购买商品,第一次投入99元,平台返利100多。两天后,对方再次联系小浩和她一起做刷单任务,小浩想着既能帮对方忙又可以刷单返钱,便跟着继续在该网站上充值500元购买商品,卖完商品之后,商家立马返了500多在网站上的账户中。

随后,对方又让小浩联系网站中的“客服”,问是否还有其他任务,“客服”告知有个需要连刷三单的任务,小浩先后多次通过银行APP扫码支付完成任务,想要将平台中的钱提现时,却被“客服”以任务商品买错,操作失误等各种理由要求其多次在京东购买卡密充钱、缴纳滞纳金,多次大额操作后,对方还要求其继续购买22万元的商品,小浩才意识到被骗,共损失232649.25元。


【民警提醒】

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一切让你兼职、刷单、做任务、点赞、关注或需要先垫资的行为,都是诈骗

【案例二】

通惠街道小雨(化名)的苹果手机接到陌生FaceTime视频电话,对方冒充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称其涉嫌洗钱案件,现需到场配合调查。小雨表示要在家带小孩去不了,对方变成报警必须去南京某派出所报案,后帮其转接。

另一冒充南京某派出所民警的人,询问其是否参与洗钱。并指导小雨下载开会宝云会议APP,进入指定房间视频通话,对面是穿着警制短袖的人,随后对方让小雨打开屏幕共享。后又告知,可能是被他人冒充其身份证办理的银行卡涉案,又把案件转接给其他的检察官,该检察官称要查看名下流水、付款记录,以确认是否存在洗钱行为。小雨按照指导向对方出示了支付宝付款码、输入付款密码。

之后,对方称是为了查看流水,又指导其登录建行APP调高转账额度,却没有调成功。不一会儿,小雨发现银行卡里的钱全部都被转走,冒充的人称是银行隐藏了这笔钱,因为要调查案件,一会儿就会退还。小雨一直没等到返还,才意识到被骗,一共损失28220.74元。


【民警提醒】

公检法及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电话、网络办案调查,更不会让你转账汇款至银行账户,所以不能轻信他人口头称工作人员要求在网上进行操作。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信诈骗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箭,时刻瞄准着我们的钱包和生活。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从伪装公检法人员威吓到以刷单返利为诱饵的甜蜜陷阱,从假冒客服退款的谎言到网络交友诱导投资的骗局,每一种都可能让我们辛苦积攒的财富瞬间消失。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和网络信息。一旦涉及转账、汇款,一定要多加核实。保护好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验证码登关键信息。如果不幸遭遇,要及时报警,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心存侥幸,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才能让电信诈骗无所遁形,守护好我们的财产安全和家庭幸福,让我们行动起来,拒绝作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指导老师:李进 穆仕容 汪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