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于心 反诈于行
警钟长鸣防诈骗 心存警惕保平安
大数据学院小e反诈课堂
开讲啦~
邀你共同
学习防诈小技巧~

 
【作案手法】
手段一:预售商品诈骗
①骗子会在互联网平台发布“预购”“限时购”等信息吸引消费者。
②然后要求添加好友,私下转款,但是往往只收钱不发货,有些不法分子还会编造收取定金优先发货、货物被扣要交罚款等理由,一步步诱导你转账汇款。
③随后拉黑。在双十一期间,消费者会收到大量的促销信息,有可能包含诈骗分子发送的带有链接的虚假促销信息,该链接包含木马病毒,正常人一般无法分辨。
④一旦点击有可能造成身份信息泄露、手机被劫持控制等严重后果。
手段二:”刷单返利"诈骗
①趁着“双十一”,一些诈骗分子会冒充电商,以在“双十一”前提高店铺销量、信誉度、好评度为由,到处发布网络兼职刷单招募信息。
②最开始为骗取受害者信任,诈骗分子会如约进行小额返利。
③等交易数额变大后,诈骗分子将以各种借口拒不返款,甚至诱导受害者继续刷联单。
④当受害者发现自己被骗时,就会被诈骗分子拉黑,投入的钱再也无法拿回。

【真实案件】
【案例一】
通惠街道小哲(化名)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一天,他在宿舍里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电商平台的客服,说小哲之前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要给他退款并进行三倍赔偿。由于对方准确说出了他的订单信息,包括商品名称、购买时间和收货地址,小哲便信以为真。
接着,“客服”让小哲添加一个QQ号,并发给他一个退款链接。小哲点击链接后,进入了一个看似正规的退款页面,按照提示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和手机验证码。没过多久,他就收到银行的短信提示,银行卡里的5000元生活费被全部转走。
小哲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诈骗,急忙拨打110报警。但由于诈骗分子的手段狡猾,资金追回的难度很大。
【民警提醒】
大学生群体由于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在接到类似电话或信息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与电商平台或商家核实情况,切勿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提供个人重要信息及验证码。同时,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贪图小便宜,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警方咨询求助,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二】
文龙街道的大学生小涛(化名)看到网上一则号称“稳赚不赔”的理财项目广告,年利率高达30%。被高收益吸引的他,将自己勤工俭学攒下的 8 万元全部投入。起初几个月还能收到利息,当他想追加投资又借了 5 万元投入后,理财平台突然关闭,负责人失联,小涛这才发现自己被骗。
【民警提醒】
大学生在进行理财投资时,要警惕过高收益的诱惑,因为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正规的理财产品不会承诺过高且不合理的回报率。选择理财平台一定要查看其资质和相关监管信息,避免落入诈骗陷阱。切勿盲目跟风投资,更不要为了追求高收益而借贷投资。

反诈之路任重道远,绝非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们要不断积极主动地学习反诈知识,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和模式,做到心中有数,方能应对自如。
同时,我们还应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在面对各种诱惑和看似“天衣无缝”的骗局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迅速识破诈骗分子的阴谋诡计,避免陷入他们精心布置的陷阱。
让我们携手共进,向诈骗行为坚决说“不”!无论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还是在现实的生活场景中,都要坚守反诈的防线,不给诈骗分子任何可乘之机。
我们共同捍卫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财产安全,更是我们的美好生活。一个没有诈骗阴影笼罩的社会,将充满信任与和谐,人们能够安心地追求梦想,享受亲情、友情和爱情带来的温暖。让我们为了这样美好的生活,持之以恒地投入到反诈斗争中,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驱散诈骗的阴霾,迎接光明与希望的未来。

指导老师:李进 穆仕容 盘如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