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观云书院共享厨房内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断。异科导师江雅棋与异科学生齐聚一堂,以“异科共膳·火锅情缘”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科交流活动。师生们从备菜、烹饪到围炉共话,在烟火气中打破学科界限,碰撞出思维火花。

备菜协作:从“手忙脚乱”到默契配合
活动伊始,同学们分工协作,洗菜、切菜、配菜,各自负责不同的烹饪环节。大数据学院粟家兴同学主动请缨担任“切配组长”,虽动作生疏却认真请教烹饪技巧;李铭贞同学则负责调配底料,将麻辣与清汤锅底调配得恰到好处。“平时很少下厨,但今天导师手把手教我们切肉片、摆盘,感觉特别有成就感!”一名参与学生说道。另一边,张雨庭合作调配火锅底料,在尝试了麻辣、菌菇、番茄三种口味后,最终决定以“麻辣锅”形式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餐桌上,江雅棋老师组织起了“火锅经济学”小课堂,分析食材成本与最优分配策略,引得大家连连点头。共享厨房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师生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原本陌生的跨学科团队逐渐培养出默契。

举杯共话:学科交融的温情时刻
当火锅汤底沸腾,香气弥漫整个厨房时,师生们共同举杯,庆祝这场别具意义的聚会。“以前在课堂上,我们可能只是讲师和学生的关系,但今晚,我们更像是朋友和家人。”餐桌上,从学术话题到生活趣事,师生间的距离被热腾腾的火锅悄然拉近。崔文滔同学则即兴朗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火锅颂》,现场掌声不断。火锅的热气模糊了镜片,却让彼此的心更加贴近。

活动感悟:跨学科教育的“新味道”
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在反馈表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粟家兴表示:“作为理工科学生,我很少有机会和其他专业的老师深入交流,但今晚发现,数据的创新离不开商科数据甚至人文艺术的支持。”谭天宇同学表示:“平时在实验室处理结构化数据,但今天发现,餐桌上师生互动的频率、食材消耗速度、甚至举杯时刻的笑声分贝,都是鲜活的非结构化数据。如果给这场聚餐建模,情感分析可能比聚类更有价值。”

江雅棋老师在总结中提到:“共享厨房不仅是烹饪空间,更是跨学科育人的实践平台。未来,我们将继续举办类似活动,让师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情感,激发思维碰撞的火花。
摄图:江雅棋
撰稿:江雅棋
编辑:张旭
初审:张旭
复审:张旭
终审:阙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