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青春最生动的注脚,行动是成长最坚实的阶梯。为引导学子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服务社会,重庆移通学院大数据学院学子们在2025年暑假继续深耕“返家乡”社会实践沃土,他们将走进企业、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深入田野,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诠释担当,在不同地域、不同岗位共同书写着青春的奋斗篇章。
镜头捕真,传播见心
2024级数字媒体技术9班陈宇航同学,于2025年7月在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晋轩传媒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企业实践。首次外勤参与农业装备技术交流会时,他捕捉到老农触摸投影幕布上水分子结构图的瞬间,打破对“农业报道”的刻板印象,剪辑时保留细节碰撞,领悟传播需诚实呈现认知鸿沟。为政府机构录制祝福视频时,他观察到体制内影像叙事的精密性,统一处理官员领带马赛克,成为生动的政治传播学案例。跟拍电力专家时,变电站的电磁嗡鸣等“噪音”让技术有了生命,成片保留这些“不完美”元素获认可。实践中,他深刻体会到传媒人的专业在于对意义碎片的敏锐捕捉,更培养了对“意义褶皱”的敏感度,明白真实共鸣藏于传播品的“真实纤维”中。


基层历练,知责前行
2023级数字媒体技术2班高瑞晗同学身为共青团员,参与乡镇政府组织的实践活动,起到引领作用。在党政综合办公室,他协助处理日常事务,对大量上级及内部文件进行分类、编号、登记与归档,熟悉了政府文件规范,也了解到政策对乡镇工作的指导意义。此外,他还参与乡镇实地调研,跟随工作人员深入各村,走进农田、养殖场和农村合作社,与农民交流,既了解到农业生产中的难题,也看到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增收的亮点。同时,这段经历让他真切感受到乡镇政府工作的复杂与重要,深刻认识到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对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干的重要性,更强化了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陪伴同行,守护童心
2024级虚拟现实技术3班吴京晏同学,于2025年7月5日在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参与了针对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上午,她陪同孩子们完成物理小实验,一同探索科学乐趣,随后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对科学的兴趣,保护生命的安全。下午,在万隆小学的线下彩虹课堂中,她辅导一名小学生完成假期作业,引导孩子快速解决遇到的难题。此次服务让她深切体会到,留守儿童不仅需要物质关怀,更渴望陪伴中的理解与引导。能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解决难题时的“同行者”,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她倍感踏实。


沙海植绿,青春扎根
2023级数字媒体技术9班刘霜同学从重庆前往甘肃民勤,开启“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既是治沙参与者,也是绿色故事记录者。每天清晨,她参与梭梭维护,在触碰顽强生长的枝条中体会生命力量。作为宣传负责人,她用镜头捕捉队友们的笑脸,用文字记录治沙人的坚守,看到自己拍摄的照片登上当地媒体时,疲惫化为喜悦。整理蜜瓜草垛时的瘙痒、修缮基地时浸透衣衫的汗水,都不及采访治沙老人潘叔时的触动——老人粗糙的手与发亮的眼神,诉说着代代治沙人的执着。七天里,她参与墙绘、物资整理等工作,深刻理解“沙漠不退,我们不退”的誓言,明白青春的意义在于脚踏实地的付出。这段旅程让她知晓,社会实践是心灵贴近土地,在民勤播下的不仅是梭梭种子,更是希望种子,期待来年见证绿色生长。



每一份实践都是一次成长的蜕变,每一次担当都在为青春添彩。大数据学院的学子们将带着实践中的感悟与收获,继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道路上步履不停,让青春在投身实践的热潮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撰稿:蒋雪 曾榆涵
摄图:陈宇航 高瑞晗 吴京晏 刘霜
初审:朱芷萱 陈安琪
复审:曾珂
终核:阙小梅
大数据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