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大数据学院

【大数据志愿】青春返乡躬实践,实干担当润家园——大数据学院2025年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风采展(3)

青春的脚步踏遍乡土,实干的身影点亮基层。2025年暑假,重庆移通学院大数据学院持续推进“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一批批青年学子怀揣热忱回到家乡,将专业知识与乡土紧密结合,在志愿服务中锻炼本领,在躬身实践中彰显担当,用青春力量书写着与家乡共成长的动人篇章。

艺绘乡韵,赋能振兴

2024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班的蒋雪同学作为艺术爱好者,暑期投身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响水村墙绘实践。在党群服务中心旁的墙体创作中,她以金黄稻穗呼应“相信土地的力量”,借青绿山水串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错落屋舍勾勒“和谐农村 美丽家园”。创作时,她观察响水村作物形态、民居风格,让画面扎根乡土。烈日下调试颜料,风雨中勾勒线条,村民的支持温暖相伴。这段经历让蒋雪同学深刻体会:墙绘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乡土情怀的传递。一支画笔串联校园所学与乡村烟火,在山野墙垣间,她读懂土地的力量,更以青春创意为乡村振兴添抹亮色。

老有所依,幼有所长

2024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班的李文静同学在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开启三下乡之旅,她为老人们办理社保注册,耐心细致地帮他们完善信息,看着老人们脸上踏实的笑容,真切感受到“老有所依”这四个字的分量。课余时间,她还当起了小朋友们的“临时老师”,陪着他们攻克功课里的难题。从课里到课外,从禁毒、防艾常识,再到夏季防溺水防火的注意事项,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乡亲们听,为大家的安全添一份保障。

同时,她也作为彩虹志愿课堂的组织者,致力于帮每个孩子找到最合适的老师。看到屏幕两端的小朋友和老师渐渐熟络,在互动中一点点汲取知识、收获成长,那种由衷的欣慰感,让所有的付出都格外有意义。

乡野躬行,乡暖人心

2024级虚拟现实技术3班的牟秋雨同学此次暑假返家乡去到了重庆市巴南区巴联村村民委员会开展志愿服务。负责乡村生态保护、助力公共服务、了解老年人生活状况等多个方面。在拾捡草坪垃圾的工作中,磨掉了她在生活中的娇气;在帮助居民学会智能生活中,她为乡亲细细讲解;在与老人交谈中,发现了他们的和蔼与心中的孤单。32天太短,短到记不清走了多少户人家;185小时又太长,长到足够让她读懂:志愿活动是弯腰拾起一片垃圾的行动,是耐心教会老人一个技能的真诚,是走进邻里、感受烟火气的共情,乡村的温度,更藏在那些看似琐碎却连着民心的日常里。

志投基层,历练青春

2024数字媒体技术7班的周女粮同学投身于博浪体育游泳池的前台,每日清晨她都会提前15分钟到岗。用琐碎的准备工作,保障服务有序开展。值守时间里,她学会了在忙碌中保持从容,用清晰的指引和耐心的解答回应每一份需求。日均70余人次的接待量让前台变成"战场"。她和同事分工协作,默契在一次次配合中悄然生长。服务不是机械执行流程,而是用真心换真心。在突发状况中她明白:服务中的同理心比刻板规则更重要,应变能力就在这样的历练中不断提升。当实践的热情与家乡的需求相遇,平凡的岗位也能绽放光芒。

从田间地头到社区街巷,从技术赋能到民生服务,大数据学院的学子们在“返家乡”社会实践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将理想扎根于乡土。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家乡”二字的分量。


撰稿:曾榆涵 吴京晏
摄图:蒋雪 李文静 牟秋雨 周女粮

初审:朱芷萱 陈安琪
复审:曾珂

终核:阙小梅
大数据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