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大数据学院

【大数据志愿】青春反哺家乡路,多样行动谱华章——大数据学院2025年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风采展示(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训道出了实践对于认知的重要意义,也恰是2025年“返家乡”活动的生动注脚。随着活动的号角吹响,重庆移通学院大数据学院的学子们带着对家乡的赤子之心与青春奋斗的蓬勃热情,以实践为墨,在熟悉的家乡大地上书写青春答卷——用敏捷的思维捕捉家乡发展的新机遇,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回应社会需求,用主动担当的姿态融入家乡建设的热潮。

公益辅导,助力成长

24级数字媒体技术10班的李霖青雨,2025年7月4日至8月29日参与“青协彩虹,伴你成长”暑期线上公益辅导,为一名准二年级小朋友提供约四十小时辅导。她以九九乘法表为基础,引导孩子学奥数,选取火柴棒游戏、合理分组等内容。孩子十分聪慧,常能想出与老师不同的解法,这种师生间的思维碰撞令人印象深刻。她见证孩子从试探到独立解题的成长,认为能用所学陪伴家乡孩子意义非凡,明白公益辅导更是思维启发,未来会继续助力。

黄线蜿蜒,烟火渐生

24级虚拟现实技术3班的黄颖仪同学,七月三十日清晨与返家乡期间结识的大学生小林、本地志愿者小蓝,相约来到新落成的泰伟公司。三人的任务是为即将投产的新车间贴黄色地标线。初入厂房,金属器械的冷冽气息与家乡泥土芬芳不同。面对成卷胶带,她们起初手足无措,后学着小蓝的样子操作。汗水浸湿衣背,每当一段黄线延伸,厂房便多一分秩序。黄线如蜿蜒河流,给冰冷厂房添了烟火气。她此时明白,家乡的“不变”中孕育着新“变”,她们正是这变化的微小注脚。

收获成长,奉献青春

24级数字媒体技术9班的李泽瑞同学,7月5日至8月27日在重庆南川区羿领艺术中心,用20天、每天四小时辅导七个2-3年级的双职工家庭孩子,这些孩子存在作业拖沓、基础薄弱等问题。她分批次辅导数、英、语学科,用积木教乘法、儿歌记单词、练字培养习惯,课间还陪孩子们游戏,化解他们的难题与情绪。最后,孩子们用画作和感谢信表达感谢,这段经历让他理解了教育的意义,加深了对家乡的情感,提升了沟通与教学能力,也让他明白青春需奉献。

返乡助农,影像为媒

22级数媒技术5班的王曼同学,2025年7月10日至8月10日,在重庆市城口县咸宜镇的咸宜印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助农实践。作为返乡的一员,她通过影像记录与传播家乡特色,助力农产品“出山进城”。期间,她拍摄柴火鸡制作过程,蹲守灶间两小时捕捉最佳画面,体会到影像作为连接城乡、传递温情桥梁的力量。这段实践让她收获成长,与家乡建立深厚情感,也让她自豪于能为家乡贡献力量,希望未来继续用影像传播美好。

此次返家乡实践中,重庆移通学院大数据学院学子深化了对家乡的情感,提升了实践能力,体悟到责任与奉献的意义。接下来,学子将延续这份热忱,发挥专业所长,以数据赋能家乡产业、技术升级公益服务,在乡村振兴、教育帮扶等领域贡献智慧,带着实践中的成长与感悟,持续以青春之力反哺家乡,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撰稿吴京晏、蒋雪

图:李霖青雨黄颖仪、李泽瑞、王曼

初审:陈安琪、朱芷萱

复审:曾珂

终核:阙小梅

大数据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