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大数据学院

【大数据异科】046期|从素布到“蓝花”:一场扎染,染出青春N种模样——异科导师王江文开展主题活动

为推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知传统工艺魅力,大数据学院异科导师王江文于11月12日-13日在玉棠书院中庭组织开展扎染体验活动。活动以“扎结·浸染·新生”为主题,通过皮筋、线绳、夹子等简单工具,将素白布料、帽子、方巾、T恤等日常物件转化为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让非遗技艺在青春手中焕发新彩。

活动中,特邀我校劳动教育专项教师吴华英老师简要讲解扎染历史与核心技法:“扎染古称‘绞缬’,通过物理防染形成图案,关键在扎结的巧思。”说罢,她演示皮筋勒扎螺旋纹、线绳缠绕云纹、夹子固定几何块等基础手法,台下学子随即动手实践。有人选方巾,用皮筋勒出粗粝的螺旋圈;有人拿衣服,用夹子夹出花瓣状轮廓;还有人将白棉布叠成小块,尝试图案板压印。扎制完成后,布料被依次浸入植物靛蓝染缸,静置氧化后取出,蓝白渐变的纹样初现。最激动的是拆线环节,同学们屏息解开扎线——螺旋纹如涟漪扩散,线痕化作流动的云,随意缠绕的竟衍生出抽象水墨意境,惊喜之声此起彼伏。“以前觉得非遗高不可攀,现在才发现,一根皮筋、一缸染料,就能让传统活在日常里。”参与活动的同学捧着自己的蓝染方巾感叹。


此次活动以手作实践为桥,让非遗技艺走进校园、融入青春。王江文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动手感受文化,让传统在年轻血液中延续。”一块蓝布,一次弯腰,不仅染出了青春的创意,更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当年轻人愿为传统停留,文化的火种便永远炽热。

摄图:王江文

撰稿:王江文

编辑:张旭

初审:张旭

复审:张旭

终审:阙小梅

大数据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