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异科】286期|走进“火焰蓝” 致敬“逆行者”:一堂行走的“生命安全教育课”——计算机学院异科导师活动

11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教学活动在綦江区消防救援队内庄重而生动地展开。在计算机学院全生异科导师程荧、柴医保、熊敏的精心组织与带领下,数十名学子走出传统课堂,怀着对消防救援事业的崇高敬意与探知渴望,走进了平日里充满神秘色彩的“火焰蓝”营地,进行了一次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与学习。此次活动旨在通过零距离接触,深化大学生对公共安全的认识,理解消防救援人员的神圣职责,并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生命教育,取得了远超预期的育人效果。

上午九时许,师生一行抵达消防站。消防队员对来访师生表示了热烈欢迎,并随即展开了详尽的装备讲解环节。救援队资深队员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包括高压水枪、多功能破拆工具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热防护服等在内的各类高精尖救援装备。同学们首次获悉,一套完整的灭火防护装备,包括防火服、头盔、呼吸器等,总重量可达数十斤。在消防员的专业指导与安全监护下,部分同学获准试穿了厚重的消防灭火防护服。亲身感受其重量与密闭性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王同学感慨道:“这不仅仅是装备的重量,更是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沉甸甸的责任。难以想象消防员同志们需要穿着如此重负,在高温、浓烟和复杂环境下进行高强度作业。”


随后,活动进入实战观摩与体验环节,其中攀登挂钩梯与滑绳自救项目将整个参观推向了高潮。在训练塔前,一根从数层楼高处垂直而下的训练绳索,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关注。消防队员首先进行了标准动作演示,只见他们身手敏捷,动作干净利落,凭借过人的臂力、核心力量与娴熟技巧,迅速沿绳索攀升至指定高度,其精湛技艺赢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在充分的安全措施保障下,同学们踊跃尝试了绳索攀爬基础动作体验。尽管有消防员从旁悉心指导,但真正实践起来,同学们才深刻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双手紧握粗糙的绳索,双腿需协调配合进行缠绕固定与蹬踏,每向上移动一分,都极大地考验着上肢拉力、腹部核心力量与全身的协调性。多数同学在尝试攀升数米后便已臂膀酸软、呼吸急促,真切感受到了平时训练中消防员所付出的超常汗水与艰辛。“这短短的几分钟体验,已让我筋疲力尽。而消防员们却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成百上千次这样的高强度训练,只为在火场、在险境中能快一秒抵达,多一分胜算。他们的专业与奉献精神,令人无比敬佩。”一位参与体验的李同学如是说。


此次深入消防站的实践课程,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课与职业精神洗礼。它让学生们超越了以往通过媒体对“烈火英雄”“最美逆行者”的扁平化认知,转而建立起对消防救援人员——这群“蓝朋友”的立体化、人性化的崇敬。同学们认识到,英雄并非天生无畏,而是平凡之躯在危难时刻,因使命与担当而迸发出的非凡勇气;每一次警铃响起时的毅然转身,每一次面对危险时的奋勇前行,都是对“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铮铮誓言的最美诠释。

活动尾声,导师代表熊敏老师总结指出:“本次异科导师活动,成功地将安全教育、劳动教育、责任担当教育融为一体。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实地,亲身体验,旨在引导他们深刻理解‘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的现实内涵。这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更在他们心中植下了尊重职业、敬畏生命、勇于担当的种子。”

此次消防队参观学习是计算机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制下实践育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我们将继续拓展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创新教育形式,将课堂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促进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活动的所见所感、所学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成为校园消防安全的宣传者与实践者,共同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并向所有奋战在应急救援一线的消防指战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撰稿:唐秋吉

摄图:唐秋吉

编辑/初审:熊敏、程荧、柴医保

复审:张雄

终核:周俊

计算机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