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9日下午,在异科导师文蓓蓓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下,2024级软件工程11班的异科学习小组于环境雅致的南江书院庸言·研讨互鉴讲堂,正式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咖阅读分享会”。

此次分享会以书籍《AI·未来》为核心主题,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趋势与深度思考,所研读的书籍为李开复博士所著的经典著作——该书以前瞻性的视角,系统阐释了AI技术的发展脉络、核心突破及对未来产业生态、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
活动伊始,文老师首先介绍了书籍的创作背景,随后抛出引人深思的问题:“你的工作未来会被AI取代吗?当AI浪潮势不可当,人类该何去何从?”师生围绕书中核心观点展开热烈研讨,结合专业学习与行业动态,就AI伦理、技术落地路径等话题进行了充分的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旨在通过经典阅读拓宽学术视野,深化对学科前沿的认知与思考。

为引导学生深度探讨AI伦理、技术及影响等话题,老师别出心裁地将大咖阅读分享会以辩论形式呈现,围绕“AI给现代社会与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好是坏”展开交锋。
正方的同学表示AI是助力生活进阶的强大“伙伴”,赖兴红同学认为AI能够协助人类完成诸多繁琐事务——例如在医疗场景中,它可快速分析CT影像,辅助医生尽早发现病情;在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能降低因人为疏忽导致的交通事故,让出行更具安全性。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运算能力,更可助力人类攻克复杂难题,如气候预测、新药研发等“烧脑”任务。
正方认为:未来,人类无需长期从事表格抄写、流水线操作等重复性劳动,得以将精力投入更具创造性的领域,如游戏设计、心理咨询等,甚至催生当下尚未出现的新兴职业。正如洗衣机替代手洗曾引发担忧,最终却解放了人力、提升了生活效率,AI亦将成为推动生活品质升级的关键力量。

反方同学却表示AI的高速发展需警惕潜在隐忧,蒋思涵同学对于正方的说法并不认同,并且提出AI可能因“缺乏人文视角”引发问题——例如学校借助AI选拔学生干部时,若算法存在数据偏差,可能错失优秀人才;网络上的“深度伪造”内容(如虚假视频、合成声音),亦可能混淆信息真伪,冲击社会信任体系。
此外,大量基础性岗位或面临被AI替代的风险,如超市收银员、工厂流水线工人等,短期内若新职业无法完全吸纳劳动力,可能引发就业压力。更值得关注的是,若人类过度依赖AI决策(如学习规划、问题解答),或逐渐弱化独立思考能力。若AI技术被恶意利用(如制造危险武器、窃取个人信息),亦可能威胁社会安全——技术本身无善恶,但对其应用的引导与监管若未能及时跟进,可能衍生系列问题。

在活动末尾,也有部分同学持中立观点,比如吴梦宇同学,他认为AI技术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当下关键在于思考如何合理运用AI:既要充分发挥其在效率提升、生活赋能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推动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助力,亦需保持人类自身的主体性,避免被技术逻辑裹挟,在技术发展与人文思考的平衡中,探索人与AI协同共生的合理路径。

此次大咖阅读分享会暨辩论活动,为同学们搭建了深入思辨AI议题的平台。从技术赋能到伦理思考,从观点交锋到理性共识,大家在思想碰撞中深化了对AI时代的认知。相信经此探讨,同学们已能更客观辩证地看待AI发展,也将带着这份思考,在未来学习中探索人与技术共生的智慧路径。
撰稿:文蓓蓓
摄图:文蓓蓓、蒋思涵
编辑:秦连键
复审:罗美琪
终审:郑慧娟
信息安全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