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杰,男,2006年01月,大健康管理学院2024级养老服务与管理1班学生,现任大健康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实践部干部、大健康管理学院辅导员助理,曾任大艺团艺术综合部主持组干事、书院联合会品牌推广部干事、大健康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实践部干事、数字乡村实训班成员。曾获一起云支教“科创强国筑梦未来”大学生志愿者证书、“云育未来”乡村儿童素养支教项目志愿者授课证书、重庆老瀛山大学生山地越野赛优秀志愿者证书、寒暑假“返家乡”线上公益课堂优秀志愿者证书、月度优秀志愿者、暑假三下乡,返家乡先进个人。

在健管,有这样一位青年:他以初心为火种,以实干为燃料,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步履不停,用1年时间完成从普通新生到“志愿达人”的蜕变。他就是刘仁杰,一个在奉献中寻找价值、在实践中实现成长的完满教育践行者。
初燃:一颗火种的双向奔赴
故事始于一个秋日的社区志愿服务现场。作为青协新人的刘仁杰,正反复整理宣传衣物,在第十次弯腰整理时,一个扎着小辫的小姑娘主动跑来。当他蹲下身看着她眼里亮起的光芒时,他突然读懂了志愿服务的真谛——这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被需要的价值与双向的温暖。那颗名为“奉献”的火种,就此在平凡午后悄然扎根。

淬炼:多重身份的能力聚变
从跟着学长学姐搬物资的“小透明”,到独立策划活动的负责人,刘仁杰在青协的历练中不断成长。为了让志愿故事更易传播,他连续一周熬夜打磨讲稿;把在品牌推广部学到的海报设计技能,用在活动招募令制作上;将大艺团的主持功底,转化为志愿现场的从容控场;甚至把数字乡村实训班的调研技巧,融入志愿服务需求分析中。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经历,拼凑出立体的“志愿达人”形象,让初心火种获得持续燃烧的能力氧气。
远行:走出象牙塔的成长洗礼
2025年的夏天,成为刘仁杰志愿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在綦江区彩虹社工服务中心,他把数学应用题编成动画故事,让抵触数学的小姑娘杨婷婷喊出“原来数学这么好玩”;“三下乡”途中,他在荣昌安陶小镇触摸千年陶艺,用红色剧本杀让年轻人与历史共鸣,在烈士纪念碑前读懂“爱国”的滚烫分量;晋江市医院的志愿服务中,他日复一日耐心指导老人使用自助机,一句“你比我孙子还有耐心”的夸赞,让身为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他,坚定了未来的事业方向。


扎根:田间地头的身份蜕变
57天、300多小时的梁平区龙门镇“返家乡”实践,让刘仁杰完成了从“学生”到“社会服务者”的跨越。白天在村委会逐行核对数据,体会基层工作的细致入微;傍晚和乡亲们一起收割稻谷,让汗水滴进泥土,真正读懂“粒粒皆辛苦”的重量。手上的水泡虽疼,却换来了内心的踏实,这场沉浸式成长让他从云端落地,在土地上读懂中国。
绽放:微光汇聚的星海之约
如今,志愿服务已融入刘仁杰的血液。急救技能协作中,他收获友谊与守护生命的能力;心理微课比赛里,他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在1024科技芯.AI未来科普志愿服务专项支队,他和伙伴们探索“科技+志愿”的新可能。那些熬夜策划的夜晚、奔波的汗水、感动的泪水,都化作成长的养分,让他在服务他人中看见生命影响生命的力量。
“青春最美的样子,不是镜中倒影,而是在服务他人时看见生命的光芒。”刘仁杰用行动诠释着完满教育的内涵。这颗志愿微光,正努力汇聚成星海,照亮更远的地方。而他的志愿之路,才刚刚启程,未来更值得期待。

撰稿:刘仁杰
摄图:刘仁杰
编辑:梅冰淇
初审:李怡轩
复审:黄忠蓉
终核:童学容 易灵敏
大健康管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