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服务的旅程中,良好的沟通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相连。为了确保志愿者能够准确理解服务角色和志愿职责范围,提升在实际生活中的高效工作能力并能够更深入感受服务对象的情感波动,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11月27日在仁者楼301举办了“沟通桥梁,志愿心声”花果培训第三期活动。


在培训过程中,主讲人杜江源围绕志愿精神解读、沟通的重要性、志愿服务沟通的基本原则、如何通过高效沟通助力志愿服务四个方面展开讲述。首先,主讲人详细解释了志愿精神的含义,它形成于长期的志愿服务过程,是志愿服务意识与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为志愿服务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此外,他还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实名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已突破2.3亿大关,且这一群体仍在持续壮大,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沟通是信息的双向传递,志愿者沟通不仅是交流,更是情感与关怀的表达,良好的沟通也是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基础。为此,主讲人为我们带来了锦囊妙计,作为志愿者,在语言沟通方面我们可以采用较为亲近的词汇,并保持一种轻松温和的语言风格,以达到志愿服务的有效沟通。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应该做到精准把握服务对象需求,深入了解其情况与状态以便提供针对性帮助,同时做到团队的沟通学习与协作。


在志愿服务的路途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付出与奉献,更是一次心灵与心灵的深度交融。每一位志愿者都如同播撒希望种子的使者,凭借着对志愿精神的深刻领悟,用充满爱与理解的沟通,在服务对象的心田种下温暖与力量。当我们精准地把握需求、亲切地交流互动、真诚地给予关怀时,所构建的已超越单纯的服务联系,它已是一座跨越陌生与隔阂的坚固桥梁,连接起无数颗渴望被关爱的心灵。

相信我们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将所学所悟融入未来的志愿服务实践中,能够更加顺畅、高效、深入地与人进行交流互动,减少沟通障碍。愿沟通的艺术能在志愿行动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使每一个受助者都能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善意与温暖,让志愿精神成为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我们在构建和谐美好社会的道路中奋勇前行,永不退缩。

参与此次宣讲,我深刻体会到志愿者服务绝非仅仅着眼于自我提升,其核心更在于将爱心传递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与善意。而有效沟通,则是走进他们内心世界、了解其真正需求的关键桥梁。
——杜江源
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沟通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关键作用。一个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还能帮助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从而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王艺璇
通过此次活动,我学到了如何提升志愿者的沟通能力与服务水平,帮助我们更好地服务社区,尤其是在面对不同群体时,如何有效传递信息和建立信任关系。
——李家茵
撰稿:李小菲
供图:苏杨 龚渝竣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