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重庆移通学院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慧眼天使”志愿服务专项支队联合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绿色指尖” 低碳节能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携手花卉协会、DIY手工协会,在灜山图书馆广场举办“慧聚绿能量·指尖护山河”环保教育闯关行动。綦江校区学生与陵园小学学生踊跃参与,这场集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活动,以创新形式推动环保理念传播,为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

活动现场精心打造的八大主题闯关点位,将环保知识与游戏深度融合,构建起沉浸式学习场景。在“再生・环保扭扭棒工坊”,参与者在志愿者指导下,用彩色扭扭棒塑造出形态各异的小树苗、蘑菇等造型。志愿者结合扭扭棒作为可回收材料的特性,详细讲解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与意义,让参与者直观感受废旧材料再创作的魅力,理解减少资源浪费的重要性;“伞上丹青·生态和文明的对话”区域,参与者执画笔在纸伞上勾勒青山绿水,志愿者则分享传统纸伞工艺与生态保护的历史渊源,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环保理念在此交汇,引导大家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



“绿跃行动·生态跳房子”和“垃圾分类极速挑战赛”将运动与知识学习结合,现场充满热烈氛围。前者在地面格子印上不同垃圾图案,参与者在蹦跳腾挪中,不断强化对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分类标准的记忆;后者以秒表计时,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参与者在紧张的分拣过程中,掌握易混淆垃圾的分类要点。“一掷千‘绿’·生态认证行动”套圈游戏中,志愿者为每位参与者介绍每个目标对应的环保行为意义,强化其对环保行动的认同感;“掌中绿洲·生态契约认证”墙前,大家将沾着彩色颜料的手掌印在海报上,志愿者借此阐述个体环保行动汇聚成强大力量的原理,激发守护生态的责任感。而“自然印迹·植物敲拓染艺术工坊”,志愿者通过示范敲打花草叶片在素布上晕染出自然纹理,传递传统技艺背后珍惜自然资源、尊重生物多样性的智慧。



寓教于乐的互动形式,显著提升了参与者的环保认知。无论是思维活跃的大学生,还是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都在游戏过程中直观理解了垃圾分类、资源循环等环保知识。通过亲手实践、互动问答等环节,大家认识到从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正确分类垃圾、节约水电等小事做起,就是对生态保护的有力支持。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抽象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实践的行动指南,使环保意识真正扎根于参与者心中。

此次活动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生态价值观代际传递。活动结束后,参与者纷纷表示,未来将把在活动中所学转化为日常行动,从点滴小事践行环保。重庆移通学院也将持续开展多样化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子与青少年群体携手同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王智慧
供图:董丽楠、向泓婷
编辑:任浩
复审:田园园
终核:张倩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