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结
三下乡首日,数字经济商学院师生赴红岩村,与村委成员就活动细节具体交流,确认推广普通话流程及助力农文旅发展的 7 天活动安排。
在红岩村村委二楼会议室内,红岩村党总支副书记刘邵军书记和“普公英”文化艺术服务团就“普公英”整理的12项活动进行讨论,并对部分活动细节进行增减。例如刘书记就推普的形式和村民交流的地点进行了再确认,并确认调研形式改为先沟通入户交流:调研的同时协助老年人解决日常困难;再通过院坝会和村民具体交流普通话和方言的替代版及使用。这一调整使服务团的队员们更好的了解红岩村的风土人情,在完成队伍普通话的推广中化身为文化宣传大使:传入普通话,输出当地情。

2-推普
“普公英文化艺术服务团”的成员们在同村民宣宣讲普通话的使用及益处,结合团队定制的手册,可以有更好的作用。
在团队出发红岩村之前印制了推普主题的手册,在前期调研宣传中已经投入使用。在图中村民了解宣传手册的过程中,通过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让队员也深受启发。在接下来近30分钟的宣传中,队员和村民通过“谐音梗”的方式让平日常用的方言匹配到对应的普通话用语。这次的推普宣传,给队员们开了新的思路,也冲击到青少年的认知,于实践团队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输出机会。

3-宣讲
“普公英”团队成员在村委的协助下,对红岩村的村民展开了普法宣讲。重点围绕村民身边事例及青少年成长开展。
老年人作为村中人数最多的群体,要了解到现在互联网背景下,针对中老年群体展开的骗局有哪些及如何防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团队成员在面对和自己爷爷奶奶同龄的老人,会更耐心的剖析骗局渗透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言语讲解让村民对自己的安全多一份保障。此外青少年作为红岩村的新兴力量,更需要了解目前宪法对于青少年的法律条文,知法懂法方可守法。通过本次的普法宣讲,让普通话被推广的情况下,队员们获得村民的一致好评。队员们工作被村民认可就是最大的成功。

4-召集“蒲公英”
通过小小村民和团队成员的合作,共同找寻红岩村的文化故事、历史传说等,通过整理和拍摄,让小小“英才”锻炼口才的同时,和团队成员一起“讲红岩”。
本次小英才说家乡的活动,在5个地点的故事及拍摄过程中既锻炼口才有培养自信品质。大小英才的合作包括但不限于“讲家乡、绘墙体”等5项活动,推广、传递让本次三下乡“普公英”主题得到了最好的印证,正是因为各群体英才的合作使“普公英”文化艺术服务团在本次三下乡实践更有温度。

供稿:“普公英”文化艺术服务团
供图:“普公英”文化艺术服务团
初审:杨晨希
复审:付孟文
终审:田园园 张倩
数字经济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