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学生破解人际内耗、掌握情绪管理技巧,2025年11月14日14:30,数字经济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晴计划”第十三期顺利举办。本次活动以“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人际自由课”为主题,通过解析阿德勒心理学核心观点,为学生提供构建健康人际关系的实用指南。讲座由学院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兼职咨询师田园园老师主讲,各寝室学生代表积极参与,在互动中学习健康人际的“边界感”智慧。
讲座开始,田老师直指大学生常见人际困扰:因害怕被讨厌而讨好室友、因担心负面评价不敢表达观点、恋爱中过度依赖导致自我迷失等。正如《被讨厌的勇气》所言,“人的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这些困惑根源在于对“关系”的执念与课题混淆。

田老师指出,日常生活中可借助“课题分离”化解人际矛盾。例如,表白是自己的课题,对方是否接受是他人课题,过度纠结不可控部分只会增加内耗。她强调,课题分离不是冷漠,而是建立健康边界。田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人际困扰,通过常见案例引出“课题分离”方法,帮助区分人际交往中的“健康边界”,提升方法运用能力。


田老师阐明,“讨好≠友善”“拒绝≠冷漠”,并现场示范沟通话术:“我很理解你需要帮忙,但这次我手头有作业截止,实在抽不出时间,你可以问问其他同学”“我也想和大家选同一门课,但我更想尝试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之后我们可以互相分享笔记”。通过“温和表达立场+明确需求说明”,帮助学生掌握边界建立技巧,避免“委屈自己、勉强他人”的交往模式。


随着讲座深入,田老师解析阿德勒“分离课题”观点:要分清哪些问题自己解决、哪些是别人的事。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负责,他人如何评价则是他人课题,无法控制也不应干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自主做出人生选择并承担责任。

处理好人际关系还需三个技巧:一是接纳自己,不必追求完美,“我虽有缺点,但也有价值”;二是敢于信任他人,比如主动与朋友说心里话,不过度担心背叛;三是通过小事帮助他人,如带杯奶茶、倾听朋友烦恼,体现自身价值,获得内心踏实。
例如,不将同学视为“对手”比成绩、比外表,而是当作“伙伴”:同学获奖学金说明目标可实现,可学习方法;朋友交新朋友,大家一起更热闹。遇到人际烦恼时,可自问:“这是我的事吗?”“我能控制什么?”“我能帮别人做什么?”,从而减少纠结“他为什么这样对我”,转向思考“我能做什么来改变”。

讲座尾声,田老师以“自由,不是被所有人喜欢”寄语学生,愿大家在“被讨厌的勇气”中成为更幸福、强大的自己。参与同学表示,讲座提供了实用人际技巧,帮助建立健康关系边界,也在校园内推动了关注心理、珍视人际的良好风尚。
撰稿:李琴琴
摄影:李琴琴
初审:田园园
复审:田园园
终审:黄灿
数字经济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