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为深入学习、宣传普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推进高校法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青马工程”完骨中阶3班携手瀛溪书院,邀请綦江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相晓璐和代勇亲临指导,于5月8日在瀛溪书院一号楼校园模拟法庭举行“案鉴当下,法见未来”对话100位法律人第三期活动——“辩学术法理,守诚信底线:校园论文代写合同纠纷辩论赛”。

案情背景早知道
庭审聚焦大四学生李某(原告)与张某(被告)的论文代写纠纷。原告因毕业压力通过微信委托被告代写1.5万字法学毕业论文,约定费用2000元(定金1000元,尾款1000元)。原告称,被告交付的论文经知网查重重复率高达68%,且内容严重偏离法学专业要求,多次协商退款未果后诉至模拟法庭。被告则抗辩称,双方明知代写行为违法,合同自始无效,且已履行主要写作义务,原告应自担学术不端后果,拒绝全额退款。
“法”力全开,普法“零距离”
本次模拟法庭辩论赛邀请到四名最强大嘴辩论社辩手分别担任控辩两方选手,由辩论社社长蒋宏伟担任主持人,双方围绕论文代写争议激辩。控方一辩安妮以“合同无效”与“违约”为论点,强调代写侵害学术诚信,合同自始无效。控方二辩董勋展示微信记录、转账证据和查重报告,指控被告未履行“重复率低于15%”的承诺,交付不合格论文,主张其违反公序良俗,合同无效,应全额退款。论述条理清晰,控方举证火力全开。


“沉浸”体验,演绎“行走的法治课”
辩方不甘示弱,一辩张诗翊强调双方均有过错,不应单方归责。原告违法委托代写,无权要求退款,且接受尾款即认可质量。二辩李冰睿以论文稿件、修改记录等证据,指出原告委托方有过错,双方应共担损失。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就“学术诚信与法律责任”“无效合同处理”“质量举证”等核心问题激烈辩论。控方主张遏制代写行为,辩方则认为原告应承担主要责任,整个辩论过程充满法理辨析与逻辑较量。


法官点评,敲响别样“第一锤”
庭审结束后,綦江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相晓璐、代勇从专业角度评价称,本次辩论聚焦“学术诚信”和“合同效力”,双方自如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体现了优秀的法律检索和逻辑推理能力。
相晓璐老师特别指出,论文代写违反学术规范且触犯法律底线,司法处理无效合同应考虑过错责任和价值引导,本案双方均有责任,但辩方作为服务提供者应承担更大的法律责任。



无论在法律实务还是学术探讨中,“诚信”始终是高校法治教育的必修课。在毕业的重压之下,部分学生将论文代写异化为“捷径”,却忽略了学术训练的本质是思维锻造。论文代写的争议,让我们看到,在各种新技术和灰色产业模糊学术边界的今天,用法律来充当学术保险绳尤为重要。在书院的法治教育基地里,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法治教育的落地生根,更是当代青年对社会准则的坚守,让学生学会用法律充当个体规避法律风险的盾牌,也用法治教育彰显青年的时代担当。

观众感言:
这次模拟法庭辩论让我深刻意识到学术诚信是我们大学生的立身之本。论文代写这种行为,既违背了诚信原则,又触犯了法律底线。就像控方所强调的,它对学术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我们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必须时刻坚守学术诚信,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去完成学业任务,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走 “捷径”。
——“青马工程”完骨中阶3班 候有艺
这场辩论巧妙地将法律与学术诚信结合在一起,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法庭模拟体验,控辩双方在辩论中熟练援引法律条文激烈交锋是活动最为精彩的部分,通过本次活动也在警醒我们将学术诚信铭记于心、实践于行,脚踏实地地对待每一次学术任务。
——瀛溪书院 李南方
撰稿:赖枫灵
摄图:赖枫灵
编辑:杨谨菊 秘舟 胡森
初审:刘昕
复审:杨雪明
终核:后玉良
“青马工程”完骨中阶3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