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完满热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綦江校区 / 首页 / 完满热点 / 正文

【志愿服务】尽孝这件事,年轻人也很“走心”

“现在的年轻人,都只顾着自己”网络上充斥着这样的说法,但一群年轻人正用实际行动打破这种刻板印象。他们走进社区养老院,以陪伴为礼、以真心为桥,用多元方式传递关爱,让 “孝” 不再局限于血缘,,更成为跨越代际的温暖共鸣。尽孝这件事,年轻人也很“走心”。


“近”孝篇:00 后带新玩法入营,爷爷奶奶直呼 “巴适”

1010日上午

数字经济商学院的志愿者们前往心新康养中心

亲切地问候了康养中心的爷爷奶奶

顺便还为他们添置了些生活用品

用落叶制作书签、用棉花制作香囊

一株盆栽,他们陪伴老人们挑选种子、传授养护技巧

他们耐心地提醒老人注意事项

还会细心地帮老人整理被风吹乱的衣领

“老辈子们,这些活动好耍不嘛?”

“好耍好耍,想不到我们都大把年纪了,还能玩到嘞些新花样!”

李同学和刘奶奶的对话,引得周围的人哄堂大笑

这群“00后”把新花样带进养老院

为老人们平淡的生活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也让他们感受到“00后”的生命力与活力

许下“下次还来”的承诺,他们告别了爷爷奶奶

带着满室暖意踏上归途

进”孝篇:从公益参与者到老人“贴心家人”

冒着淅沥小雨、踏过泥泞小路

数字经济商学院“影动夕阳”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的志愿者来到路爽桥河养老院

去看望他们的“家人”

小小的养老院里

志愿者们坐在老人们的身旁摆龙门阵,带他们跳坝坝舞

那些由他们亲手制作的手工作品

都承载着“影动夕阳”的志愿者与老人间的温暖记忆

张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感慨:“你们这几个女娃娃,比我的亲孙女儿还亲嘞!”

“每当我看到老人们脸上挂起笑容,我就会发自内心地跟着笑。”初次参与的队员道出了所有志愿者的心声

这种因“孝”而产生的“笑”

是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跨越代际的情感共鸣

从初次探访的陌生到如今的亲密无间,

志愿者们用心记下每位老人的生活习惯与喜好。

这种长期以往的相处方式

也让他们成为了老人们日常牵挂的“小辈”

“浸”孝篇:十八次往返,养老院成了“第二个家”

1019日的清晨

乐老康养养老院的门口站满了一群穿着“夕阳红”志愿服的大学生

他们是来自戏剧影视学院画话夕阳关爱老人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的志愿者

这已经是他们第十八次回到这里

“没事儿常回家看看”

经过半个月的朝夕相处

他们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

每次来到这里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接爷爷奶奶过来玩儿

房间里响起的音乐

是志愿者们为老人们带来的舞蹈表演

桌面上散落的针线

是他们在教老人缝制艾草香囊

艾草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

与音乐的旋律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一幅温暖而动人的画面

“回家的感觉真好!” 这是所有志愿者共同的心声

“尽”孝篇:“安逸”礼包已送达,“老辈子”的夸赞滔滔不绝

“老人家,我来给您按摩!”

心新康养中心的活动室内,

是大健康管理学院“向日葵”医护服务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的学生们

正乐此不疲地为老人们按摩

他们说:“在家的时候我经常给我的爷爷奶奶按摩,手法可熟练了!”

捏肩、捶背、揉腿

他们用专业知识、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奶奶,我给您表演个魔术!”志愿者小林说道

只见她拿起各种颜色的扭扭棒

不急不缓地将它们编织成花朵

当“彩色花”在掌心绽放时

82岁的邓奶奶像个孩子般举着作品四处展示

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

小林趁机拿出手机

帮老人和她的“杰作”合影

快门声响起的瞬间,老人突然凑近镜头

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轻声说:“谢谢你啊,孩子,这花比我年轻时收到的真花还好看。”

敬老孝亲从来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而是我们每个年轻人的义务

曾经有人质疑年轻人摆烂、不孝顺

可那一句句简单的问候、一次次耐心的倾听

他们用行动打破偏见

年轻人对长辈的关怀向来“走心”

从“近孝”到“尽孝”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体力行

他们以点滴行动传递温情

让敬老传统历久弥新



撰稿:李嘉欣

摄图:各二级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编辑:李嘉欣、刘子竣

初审:秦丽君

复核:秦丽君

终审:姜馨怡

校团委志愿兵服务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