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綦江校区】204期丨玉棠书院:从“脚沾泥土”到“心植热爱”,重庆移通学院探索劳动育人新路径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多次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为新时代高校提升劳动教育质量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重庆移通学院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举办青禾满田劳动月系列活动。活动由重庆移通学院书院部主办,玉棠书院承办,农耕协会、一亩良田协办,校内各职能单位支持。本届劳动月围绕溯劳动文化、析劳动理论、躬劳动实践、砺劳动精神四大维度,通过开展研学、讲座、研讨、实践、手工制作、赛事、专项培训等途径,构建沉浸式劳动教育体验,引导同学们在知行合一中感悟劳动价值。

66FB8


文化溯源:探农耕之源 铸文明之魂

阳光透过屋檐,在重庆巴渝农耕陈列馆的农耕文物上投下细碎光影。重庆移通学院的学子们驻足在陌生而熟悉的农耕用具物件前,看着粗糙的纹理间,听刘刚老师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这些农具的价值不在金钱,在于记录了‘活的历史’。”面对一架斑驳的龙骨水车,他念起父亲描写抗旱的诗:“脚板磨破心磨碎,奈何久旱天不雨。水车将嘉陵江水提至云崖,却仍难解旱情,直到抽水站建成,农户的生活得到改善。”劳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最好的劳动教育就是去体验去经历。玉棠书院将静态的农耕文物转化为动态的教育资源,让学子们感悟到“器物载道、躬行致知”的文明真谛,不仅打通了文化传承的时空壁垒,更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原乡,为当代劳动教育提供了兼具文化厚度与时代温度的价值范式。


理论筑基:强师资之本 固育人之基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重庆移通学院通过师资培育与学生培养双向发力,夯实劳动育人根基,为学生劳动理论学习赋能,助力学子全面发展。在师资建设方面,玉棠书院通过“外引内培”强化理论武装,劳动教育师资库成员深度参与“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专题培训,系统解析国内优秀案例,为课程创新注入专业动能;在学生培养方面,打造“劳动法治课堂”等实践平台,采用“案例解析+角色体验”的沉浸式教学,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实践,帮助学生在思辨中深化“法治守护劳动尊严,规则奠基文明进步”的现代劳动理念。

实践躬行:融知行之道 育商创之才

在劳动月实践活动中,玉棠书院以“农耕体验+环境治理+创意设计”为实践路径,开展收割油菜籽活动、全民清洁日拔草专项清理活动、田地清理活动等传统劳动实践,让学生在汗水中感受农耕文化,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以农耕研学基地规划比赛为载体,打破学科界限,通过多元导师协同、商科思维赋能,使农耕研学从传统劳动升华为融合教育、产业与创新的实践平台,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与商科思维的深度融合,践行“知行合一”育人模式。学子们既在土地劳作中躬身实践,又在项目策划中提升商业素养,真正实现了“手脑并用、商创结合”的育人目标,为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范例。

精神砺炼:承匠心之志 扬劳动之美

以竹篾为媒介,让学子们在精雕细琢中体悟“慢工出细活”的匠心理念,在快节奏时代重拾专注与坚持的永恒价值。玉棠书院开展“我在玉棠育匠心”劳动教育项目,通过传统竹篾制作技艺的实践体验,让学子们深刻体悟“工匠精神”与“劳动精神”的完美融合。项目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的升华,劳动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根基”的深刻内涵,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以匠心致卓越,以劳动创未来”的价值追求。

校地协同:聚合作之力 拓育人之路

在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重庆移通学院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并达成友好合作,各政府、乡镇、企业为移通学子的研学文化实践、农耕实践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我校创新构建“劳动+文化”双育人平台,与綦江区三桥村委员会、重庆市柏雀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农耕文化研学基地”,通过“双基地”协同运作,实现“劳动实践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让学子们在躬耕实践中感悟“勤以修身、劳以养德”的深刻内涵,在文化浸润中体认“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价值真谛。

从綦江校区的第一片拓荒菜园,到如今7个校内外劳动基地的建成,移通学院的劳动教育始终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过去,重庆移通学院以“做中学”的探索精神,在躬身实践中播下劳动育人的种子;现在,在新时代劳动教育探索中,我校将商科思维与农耕实践的创新融合,让劳动教育焕发时代光彩;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田野课堂”建设,推动劳动教育向专业化、体系化、社会化发展。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的习得,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它教会学子们用双手创造价值,用汗水浇灌成长,在“知行合一”中锤炼坚韧品格,在“五育融合”中培育全面素养。站在新的起点,重庆移通学院将继续弘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精神,让劳动教育成为培养新时代建设者的沃土,为立德树人注入持久动力,谱写属于移通人的劳动育人新篇章!





撰稿:汤兰兰

摄图:刘腾阁、何家昊、玉棠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

编辑:吴华英

初审:王江文

复审:王江文

终核:王江文

玉棠书院、农耕协会、一亩良田工坊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