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綦江校区】705期|书院的我plus+:汤郁——荒漠深处,亦可生花

人们总说,青春应当轰轰烈烈,如同夏花之绚烂,当像夏蝉热烈长鸣。我说,我好似一片沉寂的”荒漠“,爱那盎然绿意,盼那荆棘红柳在我身上点缀,在无数个自我怀疑的暗夜里,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抹绿意。

大家好,我是汤郁,21岁,中共预备党员,来自大数据学院,横山书院,现任瀛溪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主席,青花墨字书画社副社长,2022级数字媒体技术5班班长,第十五期綦江校区青马完骨高阶班成员。曾任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办公室干部,大数据学院2023级数字媒体技术5.6班班导师。

荒漠初醒,跌跌撞撞的起点

2022年初秋,我踏入了移通校园。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早早就幻想过在大学里穿梭于各种学生组织中的多彩生活,也被当时校、院级组织招新时的丰富迷花了眼,经过两轮紧张的面试和考核,最终进入学生社团管理中心。经过了“规矩”和枯燥的高中生活,大学的我开始释放天性,竞选班长、加入学生组织、进入社团、积极参加学校的完满活动……我急切地想通过融入大学生活,来证明自己,却在现实的考验面前屡屡碰壁。

“格式错了”“很明显这是一个病句”“重新改好再交过来”,这是我进社管时,听过最多的话。刚接触工作的我什么也不会,凡事都做得一塌糊涂。第一次写新闻稿,第一次写主持稿,第一次写推文,都自以为写得还算不错,结果得到的都是关于格式和内容的密密麻麻的批注和一次又一次推翻重改的反馈。仍然记得,部长让我一个字一个字对照着《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标准公文格式及详细解释》公文格式进行修改稿件,反反复复四次,才算勉强过关。对比起同部门其他伙伴的驾轻就熟,自己在基础文字和格式上的不足更显得挫败不堪。再加上第一次协调活动物资时的语无伦次和活动结束后不知从哪收起的满目狼藉,更让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行?

从那以后,我便沉下心来,一字一句研读《标准公文格式》、打磨新闻稿的字句,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都认真对待,不断严格要求自我。当我的新闻稿终于不再需要大篇幅修改时,当我第一次独立完成活动任务并得到认可时,我也逐步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原来我这片荒漠,也能育出生机。更幸运的是,部长和老师们都很有耐心,一直引导、鼓励并支持我做想做的事,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成年人,要有自己的选择,你觉得哪件事情更重要,就先做哪件事。”就这样,在部长和老师的带领下,我在移通办了一个又一个大型活动,甚至开创了移通市级、国家级赛事。

萌发新芽,用责任浇灌成长

经过在学生组织的淬炼,我成功通过面试成为大数据学院2023级数字媒体技术5、6班班导师,也真正体会到了责任的分量。作为班导师,我积极引领学弟学妹们向上发展。关心刚入校的他们是否习惯大学生活,开导学生近10人次,保障每周1-2次的查课查寝,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日常开展班会、班委会等,引领他们如何写新闻稿、如何做宣传、如何开展有意义有创意的集体活动,引导班委带动集体,增强班级凝聚力。作为班长,我肩负服务同学、凝聚班级力量的使命,时刻关心班级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定期开展学习会、四六级动员会、期末复习会等,以至我班上学期班级挂科人数为0,且英语四级过级人数为专业第一。我还积极与其他班委沟通协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活环境。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班级荣获“十佳五四红旗团支部”等8项集体奖项。

这些看似琐碎的学生事务和日常,却让我一步步进修我的细心和耐心,更让我在历练中找到了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正是这份工作教会了我:做学生工作不是简单的执行,而是用心去理解每一个同学的需求。看到同学们从最初的陌生疏离到如今的团结奋进,我明白,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跨越藩篱,在滋养中绽放绿意

大三这一年,我来到了瀛溪书院,成为书院学生自治委主席。从社管到书院,两个运行模式完全不一样的组织,这一切对我来说可谓是个全新的开始,更是不小的挑战。在书院,我第一次接触到瀛溪的家文化、领导力以及重点专项活动,面对其中艰深晦涩的育人理念,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但身为执行团队的领航者,我必须要让自己能够成为干部们的榜样。于是,在换届完成后,我努力理解书院文化,研读书院体系,了解书院团队的运作方式,也在全新的工作中,理解了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舒适区之外。

“棋”作为瀛溪书院前瞻力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媒介,在书院活动推进中至关重要,我也不负众望接过了大旗,全面统筹书院棋类活动事项。作为主席,我积极对接品牌社团弈秋棋社,协助老师进行“棋艺角”的运作,打造棋类活动空间。同时,还积极承办各类棋艺活动,除了”“高校棋课体验营”的常态化活动外,还开展“綦江区高校棋类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协助学生社团管理中心积极承办各类棋类赛事,包括“棋葩说联盟,不寻常的对弈”第二届棋类趣味运动会和“黑白之间·与你有约”2025登瀛杯大学生围棋邀请赛外围活动等。在这过程中,我从不了解棋和前瞻力,到后来可以独立带着干部进行”棋艺角“的活动规划,我也在活动执行中明白:前瞻力的就像下棋,要看得见三步之后的局面。

书院围炉夜话专项的推进,更是我领导力蜕变的见证。我负责书院围炉夜话的所有统筹工作,因为经验欠缺,因此,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到现场执行工作,再到结束的收尾工作,我都亲力亲为。在这过程中,我不仅要配合老师,协调合作单位的时间及场地,还要平衡学生干部的课程冲突,处理突发状况,安抚学生情绪......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物料准备、活动彩排和设备调试而加班到凌晨一、两点。但看着在自己筹备下的十几期活动都圆满举行,所有的付出也是值得。

翻看在学生组织这三年的工作日历,回望这段跨越之旅,那些曾经的迷茫与挫折,都化作了前行的阶梯。这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不是那些看得见的成绩,更是一份敢于担当的勇气,和一颗永远向前的赤子之心。

青春,本就是一场不断尝试、走向熟练、追求突破的征程。当众人都在追逐夏花般的绚烂与夏蝉般的热烈时,我选择了以一片荒漠的姿态,默默扎根,汲取养分,迎接成长。这座曾经的“荒漠”,已在时光的雕琢下,长满了松柏野草,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我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离不开团队成员们的支持与配合,那些熬夜加班的日子,那些与团队成员们并肩作战的夜晚,都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感恩与温暖,继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座“荒漠”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诗篇。

文字:汤郁

图片:汤郁

初审:韩雨彤

复审:韩雨彤

终核:张天赐

二〇二五年六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