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綦江校区】207期|玉棠书院:影创模型工坊一百天的奇幻之旅,师生手造“微缩世界”

6月,重庆移通学院电影评论中心与玉棠书院联合打造的“影创模型工坊”第四阶段——以“微型模型设计与制作”为主题的实践项目圆满收官。谭雪老师通过“软件建模 + 实体制作”的模式,带领工坊学子完成了从设计构思到实物呈现的全流程创作,充分展现出学子们的审美力、空间想象力与创作力。

作品一:手掌上的绿野

来自观云书院的王文艺同学,在创作过程中先用高密度板塑形,精心制作出山体的轮廓与肌理,再用电热笔细致切割塑形,赋予山体独特的形态与质感。为了呈现出绿意盎然的景象,王文艺同学巧妙地为山体撒上绿色的植被与草料,并“种植”了栩栩如生的绿树,让整个山体充满生机。对于清澈的流水部分,巧用uv胶和水景膏进行制作,通过层层叠加与精细处理,营造出流水的清澈质感与静谧氛围,为模型增添了一份宁静之美。随后,王文艺同学在模型中修建了古朴的木桥、精致的木椅,并放置了形态各异的游览小人,这些细节的添加让模型瞬间有了生活的气息与活力,生动地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

作品二:旧时光的石屋木门

来自丁山书院的高建欣同学,用建模软件还原了自己脑海中的“老屋”场景,先按1:30比例绘制了图纸,规划了双层L型石墙、带门廊木屋及石板地面尺寸。搭石墙时,将密度板切成模块粘成垂直L型双层墙,刮腻子打底,晾干后用石塑粘土切成不规则石块,刻风化纹后贴墙,再刷深灰底漆,填缝、干刷浅灰突出纹理,砂纸磨边造斑驳感。主屋顶用木板切斜坡,刮腻子打磨后刷浅木色漆粘于墙顶。木屋用椴木制作框架、墙体、门窗及台阶,刷深棕漆后砂纸磨边做旧。地面用密度板板切基底,刮腻子刻纹,刷米色+浅棕渐变漆并填缝,角落粘石塑粘土石墩,扭铁丝粘草粉做绿植。最后组装各部分,擦稀释棕漆仿岁月痕迹,喷哑光保护漆,让石墙与木屋相融,留住旧韵。


作品三:荒野小屋

这是一座以“废弃小屋”为原型创作的场景模型,由南江书院的杜王胜同学制作。作品中,斑驳的墙体呈现出岁月侵蚀的痕迹,搭配枯黄的绿植物,营造出一种沧桑、枯寂的氛围,仿佛在诉说过往故事,将自然风化与手工艺术结合,展现独特的衰败之美。本场景模型的创作,先以密度板搭建房屋主体轮廓,黏合成型后挖出门窗,构建基础架构;接着调和石膏、颜料与沙土,为房屋表面赋予风化效果,并用蓝色泡沫雕刻石头肌理,完成场景基底搭建;随后移植小型仿真绿植、点缀苔藓,布置台阶等细节,再以颜料精细做旧、补色,让房屋斑驳感与各部分自然融合,最终打造出的“废弃小屋”饱含岁月沧桑、诉说着独特的故事。

当然,除上述作品外,本学期工坊的其他成员还制作了“海川石景”、“古朴木屋”等场景。影创模型工坊不仅为各位同学提供了自由的创作空间,将影视美术、环境设计、材料工程等跨学科知识熔铸于模型创作中,将同学们对于艺术美的追求,美的表达展现的淋漓尽致,深度践行了学校将艺术理论与鲜活实践紧密相连,推进专业与艺术交叉融合发展的理念。谭雪老师作为工坊的指导老师表示“当学生能用双手将想象转化为可触摸的实体,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创作技能的提升,更是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的勇敢与自信 ——这种从01的造物能力,正是同学们收获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撰稿:谭雪

摄图:高建欣、谭雪

编辑:谭雪

复审:莫辰

终核:王江文

玉棠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