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中,学子们专注学习之余,常忽略尊重、友善、乐观发声的意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面对校园霸凌,每一份沉默都可能纵容恶意的蔓延,而每一次勇敢的回应都是对善意的守护。为此,南江书院于9月10日在项目知行空间,开展“你的声量指数是多少?——对抗沉默价值观拍卖会”,通过拍卖与互动游戏,引导学生在思辨中坚定对抗霸凌的立场,唤醒内心的勇气与良知。

以信念为槌,击破沉默之墙
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化作齐声呐喊的“尊重”,当“恃强凌弱小,何处不江湖?”催生出“批判暴力”的即时应答,我们目睹了古典诗句挣脱时间的桎梏,在今日的空气里重新震颤。这并非仅是知识的复诵,更是一场以诗为媒的觉醒:学子们以信念为槌,正在击破那堵横亘于传统与当代、沉默与发声之间的无形之墙。


诗句在此时此刻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不仅是古训,更是对互助精神的呼唤——当有人遭受欺凌,我们当以援手相报;“千磨万击还坚劲”也不止于赞美竹石,而是给脆弱者的力量:你不必独自承受。这些穿越时空的文字,正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沉默不是中立,沉默是霸凌的帮凶。


而在“一句话定边界”中,一句“不能这样做”,既是答案,更是对善意与公义的坚守。每一次抢答、每一次陈述,都是打破沉默的表态,让是非更分明。他们逐渐意识到,公平与关怀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一个个具体的选择所构成。这一切,超越比赛的输赢,成为心与心之间真诚对话的起点。

价值观有形,信念亦有价
在价值观拍卖会环节,各组学子紧握手中筹码,目光聚焦于台上——主持人逐一展示“尊重”“责任”“勇敢”“宽容”等价值观卡牌,每一次叫价,都是对信念的公开宣誓。有小组为“平等”倾尽所有,也有人为“理性”反复举牌,以7000高价拿下;每一次落槌,都伴随着掌声与思考。
这看似是筹码的博弈,实则是一堂沉浸式的价值认知课。学子们通过竞拍,切身认识到哪些品质真正“珍贵”、值得争取;也在取舍之间,明晰了自己对抗霸凌、守护善意的立场。拍卖会以独特的方式让抽象价值观变得可触可感,让每个人在参与中重塑了对尊严、勇气与公义的理解。


为尊重落槌,为心灵护航
其中一位学子坦言“拼尽全力拍下‘尊重’的原因,是因为过去总觉得忽略某些言行也无妨,如今却明白,沉默本身就是一种伤害。这场拍卖会让‘尊重’变得具体——它要求学子们在现实中为善意‘出价’,而不是继续做漠视的旁观者。”
这番话让许多同学陷入思考:原来对抗霸凌并不需要豪言壮语,而是从选择尊重开始。这名学生的感悟印证了活动的意义:当“尊重”被郑重拍下,它便不再是一个抽象的词,而成了日常行为的指南——在每一个可能助长欺凌的瞬间,主动选择理解与支持,才是对霸凌最有力的回应。

埃德蒙·伯克说过:“邪恶获胜的唯一必要条件,是好人无所作为。”此次“对抗沉默价值观拍卖会”正是一次有力的回应——它让价值观从抽象变为行动,让每位学子在竞拍与选择中,真正理解了自己在对抗霸凌中的角色。活动虽已结束,但尊重、勇敢与担当的信念早已悄然生根。愿这不再只是一场活动,而是一粒种子,在真实的校园生活中生长为勇气与善意的参天大树。


撰稿:杨恩哲
图片:杨恩哲
编辑:邓渝婷
初审:严艺
终审:罗美琪
南江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