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漫过山野,在重庆移通学院劳动实践基地,一场由玉棠书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农耕协会协办的“向往的田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正火热开展。活动将思政课堂延伸至自然天地,通过农事劳作与田间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锤炼品格、提升素养,在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同学们深刻感悟到劳动的价值与家国情怀的厚重,圆满完成了这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在田埂上、课堂中淬炼“最信仰”的答案
在劳作间隙的田埂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徐徐展开。马克思主义学院贺钰铭老师从“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历史维度,讲到“劳动推动国家发展”的现实意义,深刻阐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价值。结合同学们的劳动实践生动解读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
“从井冈山时期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到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正是依靠这种实干精神,我们国家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贺老师的话语在田野间回荡,同学们围坐聆听,在泥土的芬芳中感受思想的洗礼。随后,同学们用一颗颗火红的辣椒和金黄的五角星,在田间空地精心拼贴出一幅鲜艳的“国旗”。这一独特的仪式,将劳动成果与爱国情感具象化,让“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精神种子于潜移默化中深植于每位同学心间,激发了为民族复兴而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的赤子之心。



在骄阳下、山野中交出“最劳动”的答卷
田间地头,同学们分工明确,默契配合,或徒手拔除,或使用锄头等农具,对田垄间的杂草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创意十足的“草帽DIY制作”环节让大家在劳作间歇发挥巧思,用彩笔以及采集的野花绿草点缀草帽,即遮挡了阳光的刺眼,也为辛勤的劳动增添了诗意与趣味。“田间捉鸡”与“采摘荷叶”环节极大地考验了同学们的协作精神与应变能力。同学们亲手获取新鲜食材,分工合作制作“荷叶鸡”,从收拾柴火到起锅烧水,从清洗小鸡到码味进锅,在升腾的烟火气中掌握了生活技能。终于品尝到由自己汗水浇灌出的劳动果实,那种满满的成就感,仿佛比荷叶的清香更加沁人心脾。






“向往的田野”作为玉棠书院的劳动教育品牌活动,是重庆移通学院书院部扎实推进学校“四全育人”工作的生动缩影。它成功打破了传统教育的边界,实现了劳动锻炼、审美教育、技能培养与思想引领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贴近土地的氛围中思考成长与责任,让教育在山水之间真实发生,让思政教育更加可感、可触、可亲,有效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锤炼品格、提升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探索了富有特色的实践路径。

撰稿:刘强彬
摄图:蒲群丹
编辑:张平
初审:邹迪锋
复审:莫辰
终核:王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