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綦江校区】152期|古剑书院:非艺术生这样看梵高的《星空》,这场局来的值!

为打破艺术认知壁垒,提升同学们审美素养,培养多元思考的能力,古剑书院特推出‘画’怎讲——名画赏析系列活动”。活动首期以梵高《星空》为主题内容,通过攒局邀请75位非艺术专业同学,进行跨学科领域趣味解读,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思维广度的跨界体验。

“猜”到“拼”,谁都能参与

活动开场投影出一些神秘局部:有的是漩涡纹路,有的是黄色星星边缘,让大家猜是什么。有同学笑着喊“是珍珠奶茶”引来一阵哄笑,“不对,是星空的漩涡” 另一位同学立刻反驳。随之,名作复原环节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同学们专注地甄别、细心地校准,每当一片深邃的星空或一抹炽烈的亮黄被成功归位,周围总会响起阵阵由衷的赞叹,这种即时的正向反馈,让成就感在指尖累积,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

商科、工科、文科,各有各的“星空”

如果用自己的专业或者爱好,怎么解读《星空》?主持人何苗老师通过一组摄影图引出发散性思考:“星空的线条与延时摄影星轨几乎是相同的漩涡状,甚至画里还能找到白羊座和金星,难道梵高在多年前就有摄影机了?”

当这个问题抛出,现场瞬间热闹起来,不同专业的同学都表示自己也能从《星月夜》里看出专业知识。每个专业的解读都不一样,却都让大家眼前一亮,名画不是艺术品,而是能和每个学科对话的“老朋友”,从不同学科解读同一幅名画,不仅能更深入了解作品之美,更借助知识融合拓宽了同学们的思维方式。

大数据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杨诗莹:

指着漩涡分析,这符合“视觉暂留”原理,梵高的笔触让眼睛产生“旋转”错觉,就像我们学的动画帧原理;从技术实现逻辑看,梵高笔下的涡旋状的星空,可类比为数字媒体技术中通过粒子系统着色器模拟出的动态洗白效果。

大健康管理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刘玉玲同学:

我从健康管理角度进行了观察:梵高在疗养院的期间绘制《星月夜》,其旋转笔触于夜间镇静需求形成反差。现代睡眠医学指出,睡前暴露于高饱和蓝黄光会抑制松果体褪黑素分泌,延迟入睡,画中钴蓝+镉黄组合恰属该波段。若将作品制成夜灯,可在22点前自动切换为低亮度琥珀光,符合“眼部舒适阈值”,既保留艺术疗愈,又减少昼夜节律干扰。

数字经济商学院、观云书院的黄睿同学:

从历史学方向来看,我观察到19世纪末的欧洲、工业化的带来的社会剧变,人们既对现行文明充满迷茫、又渴望在自然与艺术中寻找寄托,梵高的《星月夜》这福画中躁动的自然与安静的村庄形成了对比,恰好是当时人们在动荡时代中对稳定与超越渴望的缩影,这种组合强化了画面的张力,直观呈现了梵高内心痛苦和希望的拉扯。

信息安全学院、綦河书院的隆严姚同学:

我从计算机方向解读的话,画面可以清晰分为“星空层、村庄层、地面层”三个独立视觉层,如同计算机绘图软件中的“图层”。先铺底色(底层),再叠加漩涡星空(中层),最后勾勒村庄细节(顶层) ,这种分层绘制+叠加合成的思路,正是呈现现代图形渲染的基础流程。

美育从来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专业都能对话的老朋友,就像那天的《星空》,商科、工科、文科一起聊,才更有意思。这次没赶上?别着急!赶快进群,下次报名开启时,第一时间喊你!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想赏析哪幅名画?用你的专业,能读出什么不一样的内容?




撰稿:柏姗言 徐浚涵

摄图:严浩 徐小婷

编辑:张蕾

复审:何苗

终核:卓嘉

古剑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