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内容乏味、仅为学分的课程,一边是抢位激烈、备受追捧的神课,学业压力正悄然重塑大学生的知识版图。在这一背景下,玉棠书院第35期焦点圆桌会应势召开。以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聚焦“水课”混学分与“神课”抢破头,学生该如何构建个性化知识图谱,汇聚学子智慧,为科学有效的知识体系搭建寻找新路径。
活动开始,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导师钟玲结合教育趋势与学生实际,剖析“水课”“神课”现象背后的学业压力逻辑,从课程价值认知偏差到个人发展规划模糊等维度,剖析其对学生知识图谱构建的阻碍。同时,钟玲老师分享了课程筛选、知识整合的实用方法,倡导学生建立“主动选择、系统整合”的成长模式。


经过热烈讨论,A组同学率先分享观点。他们认为学生对课程价值的认知不足,导致在“水课”上敷衍了事、“神课”上盲目争抢,却未形成系统知识网络。对此A组建议:学生应提前梳理专业培养方案,明确每门课程在知识体系中的定位;对于“水课”,挖掘其隐性价值,如提升通用技能、拓展学科视野等,通过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结合专业方向延伸学习等方式充分利用;对于“神课”,理性评估自身需求与时间精力,选择与个人知识图谱构建契合的课程,避免盲目跟风;建立课程知识关联表,将不同课程的知识点串联,构建知识网络。


B组同学也紧跟其后发表见解,他们表示学生缺乏个性化的知识规划,导致在课程选择与学习上陷入被动。B组建议:学校开设学业规划工作坊,指导学生根据兴趣、职业目标构建个性化知识图谱框架;搭建课程资源共享与评价平台,让学生能全面了解课程内容、师资风格,从而进行精准选择;建立跨学科学习社群,鼓励学生在“水课”“神课”的交叉领域寻找知识连接点,促进知识融合;导师定期与学生开展个性化知识图谱问诊,及时调整优化。


最后,钟玲老师强调,学生应树立“主动建构”的学业理念,既要理性看待课程差异,又要善于挖掘各类课程的价值,将其纳入个人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她鼓励同学们把讨论中形成的“价值挖掘”“系统整合”思维运用到学业实践中,让知识图谱真正服务于个人成长。




焦点圆桌会作为玉棠书院的领导力品牌活动,已开展至35期。活动聚焦学子学业、生活及个人发展的核心困惑,始终致力于培养学子“专注力”的领导核心。未来,活动将持续迭代,更精准地助力每一位学子在知识探索与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撰稿:陈春林
摄图:何盛欣,张源
编辑:梁博乐
初审:熊文文
终核:王江文
玉棠书院、焦点圆桌会工坊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