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綦江校区】82期|南江书院:野生辩论月:始于快闪,思考不止于快闪


当我们在谈论辩论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是棋逢对手的短兵相接,还是争论时的面红耳赤?这一次,辩论将不止是激烈的,不止是少数人的参与;辩论的边界将会更远地触及到更多的人。辩,呈现了青年人不同价值观念的交互;论,谈及的是在思考中去明辨自我。这一次,辩论在时时、处处、人人;这一次,辩论无压力、高包容。

以明辨力为核心,以辩论为题,以更多的青年勇于发声为宗旨,南江书院策划了名为野生辩论月·打开思想的另一面辩论主题月活动,并于10月24日下午举办了辩论互动展览与辩论开放麦活动。思辩者联盟,这一次更多的人和我们站在了一起。

始于快闪,思考不止于快闪

本次快闪展览精心设置了六大互动区域:“社区判官”墙让你对争议话题匿名开杠;“人生‘困惑’收集处”倾听并收集你的迷茫与对明天期许;“摇摆的立场”墙则在核心辩题前,用彩色贴纸将你的选择可视化;在“我站”互动墙上挂上心中的正确观点;“人生选择题”扭蛋机用扭蛋的形式,带领你随机与一道经典人生困境碰撞思想的火花;最后, 可以在“打卡拍照区”的金句墙前,留下属于你的辩论掠影。

这场快闪,是一次在观点碰撞中“找寻自我”的冒险。它不提供绝对的标准答案,而是为你创造一个场域:它构筑了一条完整的“自我探索路径”。参与者首先闯入一片观点的原野,在信息的丰沛中感知思想的密度;在“自我探索路径”的过程中,同自己沉潜,在辩驳与内省中雕琢认知的轮廓;路径的终点,是勇敢地亮出立场——那枚小小的贴纸、那一张张挂在墙上的卡片,皆是思考凝结后的琥珀,是内在自我的外在显形。

当辩论跳出赛场,思想开始“野生”疯长

“Battle吧!脑洞”辩论现场,三大辩题接连引爆思想交锋:从探讨社交趋势的《“搭子”式友情/传统闺蜜情才是未来社交的趋势》,到审视权利的《学生个人是否有权利将宿舍变成直播间》,再到脑洞大开的终极抉择——《如果有重启人生的按钮,我要/不要按》。

自由辩论环节短兵相接,金句迭出。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烟火,需要搭子式友情为生活增色”,到“人生的魅力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在遗憾中成长”,辩手们的精彩发言不断引发观众共鸣。而当《学生个人是否有权利将宿舍变成直播间》这一辩题展开时,讨论更是达到了高潮——实时弹幕瞬间被密集刷屏。在此关头,辩手一针见血地指出:“个人权利的行使,绝不能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在寝室直播,看似是在行使自身权利,但实际上却可能严重影响室友的休息与安宁。”这一清晰而有力的逻辑,引得台下观众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认同。随后环节中,虽有“奇袭”突发、直击对方逻辑软肋,但整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仍是对“权利边界”的这场深刻辨析。

在思想的星海里,找寻自己岛屿

此次辩论赛,远不止于言语的交锋,它更是一次指向内心的自我探索。在这里,“辩论≠严肃对抗”,卸下专业赛场的门槛,在“无压力、高包容” 的场域中,鼓励学子,从沉默的旁观者,蜕变为敢于表达、善于思辨的勇敢发声者。这整个过程,便是一场对“明辨力”的完整修炼——于“博学” 中开放心态,于“审问、慎思” 中忠于选择,并最终将思想“笃行” 为坚定的价值判断。

"以前总觉得辩论就是要争个输赢,但今天在这个'无压力、高包容'的舞台上,我才发现——原来表达可以这么自由!就像宣传语说的,这真的是一场'找寻自己'的旅程。负责自由辩论的王同学接着说:“原来辩论从来都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让不同的观点都能被看见。”

此次活动,回应了当下学生被动接收信息、缺乏深度思辨与交流的现状。用贴近生活的辩题营造包容的氛围,既为学生搭建了释放表达欲、梳理逻辑、理性反驳的平台,致敬每一位辩手的高光时刻,更期待所有参与者都能在此“找寻自己”,让理性的声音“始于快闪,思考不止于快闪”。

“野生辩论月”如同一粒种子,它用轻松有趣的形式降低了思考的门槛,没有“必须发言”的压力,只有随时参与的自由,用贴近生活的议题激发了表达的欲望,用包容开放的姿态构建了交流的空间。让每一个青年人意识到:保持独立思考,尊重不同声音,勇敢表达自我——这或许就是对抗思想荒芜最好的方式。




编辑:杨恩哲

图片:南江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

初审:严艺 

终审:罗美琪

南江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