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美育工作,打破传统艺术赏析的边界,古剑书院以零艺术门槛为起点,开展此“画”怎讲——名画赏析活动(第2期),本期赏析内容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直接将北宋都城汴京“搬进”书院,创新性采用跨学科视角,来了一场穿越千年的Citywalk!拿着放大镜放大10倍看,才发现画里悄悄藏着宋人日常生活的精致与风雅。



衣·跨千年的穿搭礼仪
画中824个人物,就是一场流动的宋代时装大秀。
职业装一目了然:士人宽袍博带,显其儒雅;农夫短衣缚裤,利落干活;商人穿着便捷,利于经营。服饰不仅是遮体保暖,更是社会角色与身份的无声名片。

I人借配饰优雅独行:在宋代,腼腆不善交际的人士出行时会手持团扇,遇到不方便打招呼的人,就会以团扇遮面,避免尴尬,而对方也会认为这是礼貌之举。这种扇子就是“便面”,《汉书·张敞传》层记录:“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由此可见,社恐人士的尴尬,古今亦然。

食·舌尖上的风雅志趣
汴京人的吃货属性,在《清明上河图》里展露无遗。
外卖小哥上线:门口端饭的“外卖小哥”你注意到了吗?通过对《梦梁录》《东京梦华录》等文献的考证发现,外卖现象在宋代已经相当普遍,“市井经济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美酒佳肴“包邮到家”,体现了宋人追求效率与便捷的生活智慧。

发达的餐饮业:街道两边全是店铺,其中饭馆茶馆最多。除孙羊正店、十千脚店等酒楼之外也不乏煎饼等充满烟火气的小吃摊。街头巷尾遍布茶坊,宋人将点茶、斗茶,升华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交方式,慢品之中尽显生活意趣。

没事就喝香饮子:“饮子”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饮料。这些饮料多数用草药煮成,两个刚放下担子光着胳膊的男人似乎在买饮料,这表明它们的价格应该不高,属于一种大众饮品,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都城杭州所售饮料有十七种之多。

住·建筑里的空间诗学
宋人的房子,不只是容器,更是生活美学的载体。
“多功能”住房设计:临街店铺多为“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汴河中还有移动型的住房“船居”,工作与生活无缝衔接,充满开放性,也反映了北宋商业建筑的实用主义智慧。

“安全性”预防措施:宋代房屋多为土木结构,容易失火,据统计,北宋经历了40多次特大火灾,消防是当时朝野最严峻的安全问题。因此规定,每一坊都要有一座望火楼,这里就是宋代的“消防站”。

行·汴京Citywalk指南
在汴京,出行本身就是一种风景。
交通“鄙视链”:轿子彰显地位,牛车稳重大气,驴骡轻便经济,舟船连通水系。不同选择,精准对应着不同阶层和场景的需求,构成一幅流动的社会画卷。

宋代“货拉拉”:为何在这幅画中,无论是劳作还是运输,所有的角色都是驴呢?因为,尽管宋朝实现了中原的统一,但其统治范围并未涵盖广阔的西北地区,无法繁育出足够的马匹。因此,长期以来,宋朝都面临着马匹短缺的问题。然而,驴却以其食量小、耐力强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无论是用于拉货还是搬家,驴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劳动力,类似于我们现代生活中的“货拉拉”。

走出画卷,回到现实,这次汴京Citywalk带给我们的远不止知识。《清明上河图》里流淌的,不只是汴河的水,更是对生活本真的热爱。它提醒我们:美,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展品,而是认真对待每一天的衣食住行。
下期赏析内容:爱德华·蒙克《呐喊》,还有更多经典世界名画亟待解读,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活动群哦!


撰稿:刘依月也 左佳鑫
摄图:严浩 徐小婷
编辑:张蕾
复审:何苗
终核:卓嘉
古剑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