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物品,都是跨越山海的奔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深埋心底的乡情。”10月24日下午,“我的家乡·我的国”主题演讲比赛暨第四届书院家·地域文化节闭幕式在贤者楼423室落下帷幕。作为收官之作,九位来自不同书院的学子化身“家乡推荐官”,围绕“一件家乡物”展开深情演讲,实现了从“物”的展示到“情”的共鸣的升华。
本届文化节以“吾乡印记·一家乡一风物”为主题,深度挖掘“家乡物”所承载的地理印记与情感故事。学子们从家乡带来真实的自然风物与文化载体,通过深度挖掘“家乡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将“小家乡”的微观情感汇聚升华为“大祖国”的宏观热爱,綦江校区书院部部长曹玉姣,綦河书院综合办主任张天赐,玉棠书院综合办主任王江文,古剑书院综合办主任卓嘉,丁山书院综合办主任赵锦阳,翠屏书院综合办主任杨潇应邀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



活动在暖场视频中拉开序幕,播放了前期各书院子活动的精彩集锦,回顾了学子们围绕家乡物开展的多元交流,瞬间点燃了现场氛围。随后,主题演讲比赛正式开启,来自各书院的9名选手依次上台,进行限时5~6分钟的完整主题演讲。选手们以家乡推荐官的身份,亮出家乡最独特的一件风物。

横山书院“石归梓里”石头记活动中的聂源同学用江津硒玉讲述生命与传承密码,此玉是自然馈赠且有精神隐喻,展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綦河书院家乡红•水文展活动中的雷双铃同学借涪陵长江水勾勒家国同构画卷,体现水韵里的文明延续。南江书院我的家乡味”美食vlog征集活动中的周元媛同学以衡阳鱼粉串联个人味觉记忆与民族精神,从鱼粉特点解读湖湘人品质与中国人奋斗哲学,将其升华为文化符号。瀛溪书院“瓶中泥“故乡土作品展活动中的云阳学子徐超以一捧紫土见证乡土蜕变,展现科技赋能传统的乡土情怀。




丁山书院“声生不息,乡音博物馆”活动中的晏南飞同学用陕西方言搭建文明对话桥梁,展现方言文化价值,论证其为情感纽带。翠屏书院“蕴性承情•地域性格图鉴”活动中的山西学子吕泽远为“老土”赋予新内涵,展现古老土地的时代活力。观云书院“观云•故乡景记”明信片征集活动中的丰都学子张梓祺则在庙会糖画里完成文化传承对话,用现代视角激活了传统文化。古剑书院“古剑·叶知乡·城市树叶展”活动中的霍科吉同学以綦江叶为意象表达乡愁,构建“叶的一生即綦江人一生”框架,诠释游子与故土的情感。玉棠书院“花满棠”故乡花作品展活动中的垫江学子雷响用野牡丹诠释坚韧之美,展现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这些家乡信物汇聚成新时代青年对文化自信的理解:爱家乡是爱祖国起点,创新传承是青春对文明的礼赞。





在享受了选手们带来的视听盛宴后,书院部刘欣怡老师首先回顾了本次活动从国庆前夕发出“回乡探寻”邀请开始的完整历程。她提到,同学们在假期中认真研究家乡的一花一叶,或踏上异地旅途感受风土人情,各书院的子活动则为这些鲜活的体验提供了分享舞台,而今天的主题演讲比赛,最终实现了“从对家乡的热爱到家国情怀的情感延伸”,完成了从物的展示到情的共鸣的升华。最后,她寄语同学们继续深入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将微观情感转化为宏观视野,积极参与书院活动,努力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青年使者。


在后续的颁奖环节中,首先为子活动中提交优秀家乡物作品的学生颁发了纪念证书,表彰他们的创意与参与。





随后,揭晓演讲比赛总成绩一至三名获奖者,现场掌声雷动,将气氛推向高潮。



本次闭幕式不仅为第四届书院家·地域文化节画上圆满句号,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教育与文化洗礼。学子们通过演讲,将个人对家乡的眷恋升华为对国家的认同,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从微观情感走向宏观视野的成长路径。未来,书院家系列活动将继续深耕文化育人阵地,助力学子在传承与创新中筑牢家国情怀,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韩彬彬
初审:刘欣怡
复审:刘腾阁
终审:曹玉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