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綦江校区】83期 | 南江书院:来南江,把秋天的“情绪内耗”变成“诗意输出”

当秋意渐浓,朋友圈里悄然泛起属于这个季节的细腻感慨,南江书院也以一场温暖而有仪式感的社区主理人系列活动,为师生搭建起一个将秋日感怀转化为诗意表达的共创平台。该系列活动依循四季流转的节奏,融合书院“家”的环境营造与“家”的氛围感打造,持续通过压花、冰染、捡秋、写春联等兼具传统文化底蕴与手作创意的形式,为师生的共创、共育、共享书院生活提供载体。而此次活动旨在为快节奏的校园生活提供一个诗意缓冲,让书院学子在创作与分享中,共筑秋日诗意“家”园,收获放松、共鸣与亲手设计的获得感。

共谋:捕捉秋日小确幸,安放季节心绪

古人常言“伤春悲秋”,秋天素来是感怀与遐思悄然滋长的时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的诗句早已点出秋日也有美好。南江书院敏锐地捕捉到学子们的这一情感需求,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让同学们能分享自己的想法,享受秋日美景带来的愉悦,将飘散的思绪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创作。为此,活动前一周特别发起了线上征集活动,收集同学们拍摄的秋景或与秋天相关的人物照片,并附上原创的感悟、诗句或哲思。这些来自生活的“秋日小确幸”汇聚成活动的序曲,为线下相聚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共创:秋天的第一条秋叶朋友圈

在“枫叶写诗”环节,同学们俯身案前,在片片枫叶上留下自己的秋日私语。“飘零不是终点,而是与大地的第一次拥抱”赋予落叶新的浪漫;“拾起这片秋,藏进冬天的梦里”将瞬间定格为永恒的诗行。这些从心底流淌出的字句,让平凡的枫叶成为了独特的情感载体。在创作完成后,大家纷纷拍照分享至朋友圈,用图文记录这份独特诗意。

共鸣:解读叶上心声,收获情感回响

在随后的分享解读环节中,主持人随机抽取枫叶并邀请同学进行解读。当一位同学展开手中的枫叶,读出“人生当如秋,浓淡总相宜”时,分享道这份感悟体现了随遇而安的人生智慧。紧接着,另一幅写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作品,则引发了关于秋日意境的讨论。抽取到它的同学随即联想到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的美,在于以何种心境去欣赏。

共筑:将秋意装裱,让记忆永驻

“秋叶画框”环节不仅充满仪式感,更成为家人共同创作的温馨时刻。同学们亲手将自己写就的枫叶作品装裱入画框,并集中陈列于南江小洞天。这一刻,零散的思绪被聚合成完整的秋日记忆,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一个故事,也传递出“家”的温暖与归属。通过这样的共创与共筑,同学们不仅收获了作品的成就感,也在共同营造的书院之家中,感受到彼此陪伴与情感联结的力量。

这场活动不仅是秋日诗意的捕捉,更是书院“家”理念的生动诠释。从线上征集到枫叶写诗,从心声分享到作品陈展,每一个环节都强调共创、共享与共情,为学子们带来了丰厚的情感回报。正如一位大健康管理学院、翠屏书院的张欣同学所说:“原来秋天不只是在窗外,还可以在我们笔尖和心里。”




撰稿:安旭东、周元媛

图片:张迦瑜、曾国皓

编辑:周元媛

初审:刘雯

复审:刘雯

终审:罗美琪

南江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