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綦江校区】193期|瀛溪书院:薪火相传,携手并进: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开展内部以老带新培训活动,思想碰撞焕发生机

为深化校地融合文化传播工作,拓展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积极响应并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活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与地方机构的合作,2025年10月24日,重庆移通学院创意写作学院(綦江校区)与瀛溪书院合作共建的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特此开展了一场专项技能培训活动。

此次培训意在提升新成员的文化产业专业素养,并强化新老同学的合作关系纽带,以此强化彼此之间的团队凝聚力和核心力,于2025年10月24日在瀛溪书院的方寸·书屋、非定向·个人成长档案馆开展培训。培训对象包括活动部(活动实践部、文化推广部)、杂志编辑部以及美编设计部和秘书部。

本次培训由萧婷婷老师主持,活动部凡雅辰、杂志编辑部彭望烟、秘书部王刘精以及美编设计部郭杰等同学主讲。活动部重点围绕活动新闻稿撰写和策划书写作双端进行系统教学;杂志编辑部与美编设计部则侧重于内容审核、杂志排版创作以及文创视觉设计三大板块展开培训;秘书部则着重讲解了物资的收集购买和审核通过流程。本次“以老带新”培训是工作室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团队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相信新鲜血液的注入,必将为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的未来发展增添新的动能,助力团队成员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共同成长,成为彼此坚实的后盾。

聚焦文稿审理订正,从理论到实战的全方位教学

稿件是思想的载体,而审校则是让其焕发光彩的关键工序。在此次培训中,彭望烟同学以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和最娴熟干练的操作现场演示如何对于稿件的修改与订正,深入剖析审稿的关键要点流程。

通过“案例拆解+现场模拟”的生动形式,引导成员掌握“删除多余——统一格式——修正错字语病”的全流程方法。萧婷婷老师强调“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生命体,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出它所潜藏的身体隐患”。这一理念贯穿始终,让新成员在随后紧张的现场初审实战与精准点评中,深刻体会到编辑工作的责任与艺术。

致力于新闻稿写作,打造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新闻报道

针对活动新闻稿的撰写,凡雅辰同学以“标题吸引眼球、内容明朗雅观、语言简洁明了”三大要点进行系统教学。

通过对比风格迥异的新闻稿范例,解析“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找准新闻角度”等实用技巧,并强调新闻稿需兼顾“时效性、客观性、可读性”。实战环节中,成员们根据具体素材撰写新闻稿,由萧婷婷老师逐一点评标题拟定、文字优缺、亮点筛选等环节的优化空间,帮助成员突破“流水账式报道”的难题,提升新闻的简洁性与传播力。

活化视觉创意,为文化产业注入强大生命力

美编设计部培训由郭杰同学讲解,聚焦杂志版面设计与视觉呈现。她重点介绍了专业设计工具Canva可画)和InDesign(ID)等实用工具的操作技巧,从排版原则、色彩碰撞、文字构图到输出标准,逐步拆解设计流程。

针对《我们》青春校园杂志设计风格具有青春、文艺等特点,培训设置Canva高级排版技巧、Photoshop精准修图等实用课程。现场还演示了AI辅助设计工具在选题定案阶段的高效运用,帮助成员拓展创作思路,提升设计效率,缩短创作周期。

坚实的后勤保障,为活动顺利开展注入强心剂

“坚实的后勤保障,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强心剂。”本次培训中,秘书部的王刘精同学带来了至关重要的后勤流程讲解。作为一位“独当一面”的部长,他从物资申购到会议记录,事无巨细地确保了《我们》杂志宣发与各类活动的顺畅运行。他的分享让新成员深刻体会到,精准高效的后勤支持正是团队最可靠的幕后靠山。

本次培训在融洽的互动中圆满落幕。活动不仅系统提升了新成员的实务技能,更在传承中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相信这股新鲜血液必将为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带来新的活力,全体成员将携手共进,以更专业的素养和更饱满的热情,共同开创校地文化传播工作的新局面。



撰稿:陈柏翔 叶文君

摄图:綦迹文化产业工作室

编辑:叶文君

初审:萧婷婷

复审:何家昊

终审:田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