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合川校区】2029|南湖书院:锻句成春·寻脉诗心——南湖书院第三届国学体验日点燃诗词热

当甲骨文的符号在指尖跳跃,当诗词的韵律与现代创意碰撞,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于春末夏初的校园悄然上演。5月16日,南湖书院“锻句成春·寻脉诗心”第三届国学体验日活动在3号楼排练厅开幕,六大沉浸式互动环节以诗词为媒,将晦涩的古文化作可触、可嗅、可玩的趣味体验,吸引数百名师生共赴这场“古风狂欢”。  

小篆诗魂:指尖拼凑千年风雅

褪去历史的尘埃,小篆以卡片的形态跃然眼前。参与者手持零散字符,或蹙眉沉思,或击掌欢呼,将“关关雎鸠”“蒹葭苍苍”等《诗经》名句逐一复原。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斑驳的卡牌上,古文字的神秘与诗意在拼凑中悄然苏醒。“拼完才发现,‘窈窕淑女’的小篆竟像一幅画!”一位参与者惊叹道。  

竹简铺就的案几上,儒、道、法三家的思想精髓与现代议题狭路相逢。学生们执笔凝思,以“无为而治”解读人工智能伦理,用“兼爱非攻”探讨网络暴力治理,墨迹未的宣纸记录着跨越千年的智慧交锋。活动现场宛如微型辩论场,思想的激荡引得围观者频频颔首。  

诗剑交锋:古今智慧的思辨战场

飞花令——十张诗卡如刀剑般横亘桌面,挑战者与擂主目光交锋,空气里弥漫着无形的硝烟。每当经典诗句化作“暗器”从裁判口中掷出,对决便进入毫秒级博弈——抢答者的手速、脑速与诗词储备在电光石火间一览无遗。连路过的同学都放慢脚步,跟着“海上生明月”的节奏轻轻摇摆,仿佛成了这场文化较量的另类节拍器。  

淡雅的茉莉、馥郁的丹桂、清冽的梅香……蒙眼猜花的参与者深吸一口气,脱口而出的却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嗅觉与诗意的奇妙联姻,让诗词不再是纸上的铅字,而是氤氲在鼻尖的具象记忆。  

五感诗心:沉浸式国学的当代注脚

鎏金转盘飞速旋转,指针掠过唐宋元明清五大朝代。当转盘停在“盛唐”时,参与者提笔挥就“仰天大笑出门去”,笔锋遒劲如见诗仙狂态;指向“两宋”时,“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洒脱跃然纸上。通关者收获的定制书签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烫金字样,恰与窗外少年们意气风发的脸庞相映成辉。  

活动现场,学子们专注地用甲骨文字模拼贴《诗经》诗句,在字里行间探寻诗韵之美,尽显雅趣;学子们围坐论辩,纵谈百家思想,仿佛穿越回烽烟弥漫的历史长河,演绎着 “百家论烽烟” 的思辨风采;会书法的学子以狼毫在宣纸上勾勒对仗工整的联句,增添了墨香雅韵;……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交融,构筑起立体的文化场域。暮色渐浓时,满载诗句的许愿签在风中轻舞,如同千百年来未曾断绝的文脉,在年轻一代手中赓续新的篇章。  

当最后一缕余晖掠过排练厅的雕花窗格,那些散落的诗卡、染墨的宣纸、含香的书签,早已悄然播下文化的种子,只待春风再临,便会长成参天的精神图腾。  此次活动通过“游戏化传承”成功打破文化隔膜,为移通学子搭建了新的兴趣桥梁。未来南湖书院将持续探索“可触摸的国学”,发散、传播国学经典的深厚影响力,让典籍里的文字真正走进生活褶皱


本来一开始我看到活动就有点纠结,觉得自己对诗歌、国学不算特别了解。后来上异科导师的课,课间聊到这个活动,老师一下子就看出我感兴趣又犹豫,就让我们去尝试一下。这次在老师带领下,我发现诗歌、文学其实就融入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而且整场活动就像一场冒险,每一个环节的挑战都是发现新风景的过程,特别有趣,我以后还想继续去了解诗歌的魅力和体验国学!

——2023级淬炼商学院谢慧敏

一开始觉得甲骨文跟咱们生活挺远的,结果拼‘蒹葭苍苍’的时候,发现‘葭’字的甲骨文特别像芦苇在风里飘!导师说古人用文字画画,现在我们用卡片拼诗,这种跨时空联动挺有意思的。拼错字时旁边同学会直接喊‘这儿错啦’,没想到学《诗经》还能这么热闹

——2024级 外国语学院 王洋

一开始觉得写诗是 “文艺生的事”,但真上手后发现,拼甲骨像玩拼图,辩论像开大会,连毛笔字都能变成盲盒挑战。但蒙眼闻香的时候,闻到梅花香,我脑子直接蹦出 “遥知不是雪”—— 原来诗和咱们的鼻子眼睛都是通的,这比课本里的比喻有意思多了!

——2024级 德国工程学院 邓光宇


编辑杨宸

初审韩沛彤

复审:许阳

终审:李思阳

拍摄:张泽壕 陈哲彦 张德龙

南湖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