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合川校区】2022|异科导师:我校全生异科导师分享培训交流会(第十三期)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全生异科导师之间的交流合作,5月14日下午,第13期全生异科导师分享培训交流会在汇江书院影音活动室顺利举行,60余位异科导师代表参与活动。本期活动通过"案例分享+专项培训"的模式,为双院协同育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6位来自不同学院的优秀异科导师代表分享了他们在跨学科指导中的特色做法、情感互动以及陪伴学生的宝贵经验。

艺术传媒学院、北山书院异科导师代表毛奕茗老师以《照见初心:与学院书院的共育之路》为主题分享实践经验。毛老师突破单向讲座模式,依托北山书院环境创新开展"大学愿望清单"活动,助力内向学生成长为校园作家;同时设计非遗宫灯制作等活动,融入OBE理念,让学生作品成求职“敲门砖”,实现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可视化;以书院星空露台夜谈等为载体构建平等对话成长空间。她表示:“教育不是修剪枝叶,而是守护每颗种子的独特方向。”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爱莲书院异科导师代表戴君老师以《以生为本,用心守望学生成长》分享育人实践。工作中,她构建服务网络解决学生困难,创新互动建立情感联结,发挥HR专长开展就业指导,整合资源搭建学生成长平台。四年来以始终以"知心朋友"身份全程陪伴专升本学生,暖心助力适应转型,专业赋能职业发展,实现全过程育人。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南湖书院异科导师代表杨梦雅老师以《异路同程:从需求出发的跨学科成长陪伴》为主题,从“破冰”“共行”“留痕”三阶段分享实践经验。通过“成长档案”精准把握学生需求,利用书院空间开展商科活动打破学科壁垒,助力学生获奖;通过简历辅导、减压分享会、师生共膳等方式,缓解学生就业焦虑;同时以创意祝福传递关怀。杨老师认为:异科导师的价值在于“用跨专业视角拓宽边界,用陪伴照亮成长道路”从需求出发,以真诚落笔,让每一步陪伴皆有回响。

智能工程学院、汇江书院异科导师代表唐楚岑老师以《“异”起同行,点亮成长之路》为主题,围绕四个维度展开分享,她通过破冰活动构建亦师亦友关系,搭建"考公-就业-留学"信息网精准指导,开展心理茶话会发掘学生潜力,基于学生调研优化支持体系,融入榜样力量倡导"彼此点燃"。从润喉糖的温暖到简历的打磨,唐老师认为每个细节都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印记,她呼吁师生携手,在交叉融合中书写更多“星光闪耀”的故事。

外国语学院、北山书院异科导师代表潘颖老师以《多元借力,充分融合》为主题,提出异科导师可以充分联动辅导员借力,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来协同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二是了解学生需求,真正喜欢与认同学生,把日常学生工作转化为轻松的师生互动;三是通过有效推送信息让异科导师工作更有效率。潘老师强调教育是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共同营造轻松愉快的完满过程。

艺术传媒学院、别都异科导师代表胡磊老师以《于交叉处播种成长,在对话中教学相长》为主题,围绕角色定位、交叉融合、教学相长三方面分享异科导师工作经验。角色定位上,深入思考自身在教学场景中的身份职责;交叉融合方面,强调引导跨学科学习助力师生成长;教学相长上,分享带班经历,认为该工作既能助力学生,也能丰富自身,是一个提前“预习”优化的过程。他表示,异科导师制是创新式育人模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

六位异科导师代表分享结束后,创意写作学院邓巧老师为与会异科导师带来《从识别到支持,守护学生心灵成长》专题培训。培训聚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务,系统剖析了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绪障碍等六类常见心理问题。邓老师提出"观察-倾听-引导-转介"四步工作法,并强调怎样通过学生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生理变化三维度识别心理危机信号。培训重点讲解了3F倾听技术(事实确认-情感共情-聚焦解决)和"三不三要"工作原则(不诊断、不承诺、不拖延;要观察、要倾听、要转介),并现场演示了安全距离保持、肢体语言运用等沟通技巧。

"每位导师都可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邓老师强调,即使仅完成危机识别和专业转介,也是对学生的有效保护。培训最后详细介绍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服务资源,为异科导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专业支持。

本次交流分享会通过跨学科的经验碰撞和心理指导方法的分享,让导师们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育人"干货"。为双院协同育人注入了新活力。不同专业的异科导师们互相学习借鉴,探索出了更接地气、更实用的指导方法。为书院和学院的协同育人带来更多可能性。相信,这种打破专业界限的培养模式,能让每位同学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在多元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让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是真正成为助力学生全面成长的力量。

撰稿:叶爽

摄图:学生书院联合会

编辑:翁婕

复审:叶爽

终核:孙佳婧

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