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外国语学院

【三下乡】访谈篇:旌扬故垒,志耀桑梓——外国语学院“红乡逐梦,青旅传情”党史学习教育团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红色基因是永不褪色的精神密码。值此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之际,重庆移通学院外国语学院“红乡逐梦,青旅传情”党史学习教育团于7月6日走进彭水县黄家镇,在革命故垒间追溯红色文脉,于桑梓热土上聆听历史回响。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青春桥梁,团队以实地走访、人物访谈等形式,让尘封的革命故事焕发时代光芒,推动红色精神在青年群体中薪火相传。

【红垒寻踪,青衿筑梦】

7月6日上午,“红乡逐梦,青旅传情”党史学习教育团志愿者们前往红军街,对退休党员及退役军人进行交流与慰问。教育团成员走访当地退伍老兵,志愿者们在与退伍老兵吴顺安老人的交谈中聆听其战场上的英勇事迹,感受革命先辈无畏牺牲、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吴顺安老人早年投身新疆剿匪战役,此刻与志愿者对坐时面庞泛着温厚笑意。岁月在耳廓刻下褶皱,年轻人话音落时他总微微前倾身子,布满老茧的手轻叩膝盖似在记忆中打捞字句,随后以带地方口音的话缓缓回应——每个吐字都凝结着对过往的郑重,眼角笑纹里似有沙场烟尘与今日和平光晖交织。

赓续血脉,寻访前辈

下午,教育团成员们同退休干部黄玉绿老师谈起过去红军街的历史,讲述红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传承与影响。1991年入党的黄老师,经年岁月积淀出深厚红色情怀,提及1934年贺龙率红三军驻营黄家镇往事,目光满溢敬仰侃侃而谈。彼时长途转战的红三军抵达黄家镇,饥肠辘辘的战士们面对受反动宣传蛊惑躲入深山的群众,七师机炮连一排在黄学珍家生火炊事,取用半坛咸菜、几根大葱并消耗柴火。严明军纪下,红军临行于门板张贴留言条:“老板,我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葱,烧了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红七师机炮连一排条”,同时留置六升黄豆作为补偿。归家的黄学珍见屋内陈设规整、水缸盈满,读罢留言条深受触动,由此认定红军为人民军队。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以门神画掩蔽保存留言条,每年春节更换时都格外谨慎,直至1958年将留言条及门板捐赠,现原件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黄老师讲述时声线微颤,志愿者屏息聆听,仿若亲历那段军民鱼水深情的历史现场。

【润物无声,红色传承

此次活动让青年学生在与退伍老兵和退休干部的交流中深受触动,他们在亲耳聆听故事后对革命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后续讨论分享中,学生们积极发言表达将革命精神融入学习生活的决心。活动同时在当地引发良好反响,进一步传播红色文化、营造浓厚红色氛围,使红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更多群体,推动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广泛传播与深入理解。未来外国语学院将秉持育人初心,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推动红色基因在青年学生中代代相传,为文化自信注入强大精神动力,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让红色精神在青年群体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撰稿:吴睿茜

摄影:周春余、沈梦婕

编辑:梅瑞佳

复审:吕戈、屠建丽

终审:梅瑞佳、刘佳昕

外国语学院“红乡逐梦,青旅传情”党史学习教育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