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洗礼凝共识,青春力量践传承。7月7日,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外国语学院“红乡逐梦,青旅传情”党史学习教育团走进烈士陵园,开展主题祭扫活动。以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悟初心,将本土红色精神内化为奋进力量,凝聚起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以青年之声、青春之力,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生命力与感召力。

【丹心照古,碧血千秋】
摩围山破“乌江防线”,留言条释“鱼水情深”。红色访谈结束后,红色故事的旋律仍悠扬在团队成员的心里,外国语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团怀揣对红军精神的感怀,也正式踏上笔架山烈士陵园扫墓的新征途,去探寻英烈们的人生轨迹。从黄家镇到笔架山烈士陵园,两小时的路程匆匆走过了红军战士的一生。这一路上,团队成员都默不缄声,神色中却都闪烁着一道充满信念的光。



“花束轻放,哀思悠长”,祭奠活动前,外国语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团在老师的带领下为烈士们折花。一张张白色的纸在大家的指尖不断绽开朵朵白花,一瓣一瓣地叠合着对红军战士的深情。


【红澜溯源,赤脉传薪】
清晨的笔架山烈士陵园,松柏苍翠,林立间无声地诉说着75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激烈战斗,处处透露出英魂的庄严肃穆。走进来,一座巍峨的纪念碑毅然映入眼帘,团队成员俨然列队于前,伴随指导老师声情并茂对它的诉述,一股无形的红色力量在大家身旁蔓延。

随后,绕过那座纪念碑,28座烈士墓整齐座落后排,一个个英魂在这里长眠,不知何时,落叶竟爬满烈士们的“家”。团队成员一点一点清扫墓碑,修剪多余的枝丫。墓碑上的名字逐渐清晰,其中有13座墓碑甚至无名无姓、不知籍贯,但他们都有共同的名字,叫“英雄”。团队成员分别将亲手制作的白花轻放在他们的墓碑上,带着对英魂的崇高敬意与民族复兴的喟叹为这些英勇牺牲的先烈们默哀,这三分钟是对英烈的缅怀,更是他们和青年一代担当使命的神圣交接。




【澄心见往,燃炬照新】
黄家镇里谱新章,一枝一叶总关情。祭扫仪式后,团队成员返途中看着流水潺潺、丛木林立,每一声蝉鸣都在诉说着古镇历史悠悠。烈士事迹永不当被埋没在落叶里,作为当地特色红色故事,深入挖掘并学习其红色内涵是大家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以及长效化的重要途径。同学们也真正地从书本走向生活,沉浸式完成了这堂“行走的思政课”。
在烈士陵园的庄严氛围与红色故事的深情讲述中,同学们深刻感悟红色精神,唤醒内心的红色基因。这场教育洗礼,让大家坚定决心,要当好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将红色血脉永续传承,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大家立志把学习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服务人民、助力地方发展的实践,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勇担时代重任,用革命精神为青春画卷增添厚重底色。

撰稿:李晨雨 沈梦婕
摄影:周春余、沈梦婕
编辑:梅瑞佳
复审:吕戈、屠建丽
终审:梅瑞佳、刘佳昕
外国语学院“红乡逐梦,青旅传情”党史学习教育团供稿